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7-14 09:54 的文章

宏观政策“小目标”——“保上亿市场主体”如何落地?阶段性摸底答案在此!

    “保市场主体”——这5个字今年以来被重磅政策“点题”。

    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保市场主体”。会议指出,要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既立足当前,围绕保上亿市场主体,落实好已部署的财政、社保、金融等规模性纾困政策,又着眼长远,用改革的办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5月2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介绍,目前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2亿户。那么,各方面如何落实政策、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企业获得感如何?

    答案在此——

    科创、创新企业:注册制维度年内460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

    自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已经先后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支持中小科创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大幅提升。

    科创板方面,自去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至今已经近一年。小编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0日,科创板已有123家公司登陆A股,首发募资合计1377.63亿元。

    创业板方面,据深交所网站数据,截至7月9日,深交所受理261家创业板企业IPO注册申请,预计募资合计1759.21亿元,其中85家为新申报企业。据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公告,7月13日,3家企业首发和1家企业再融资将上会,7月15日,4家企业首发上会。下周创业板注册制将迎7家企业首发上会。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小编表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后,完善了基础制度,提升市场化的融资服务效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更匹配的融资支持。

    据小编梳理,今年以来,科创板共受理199家企业IPO注册申请,(其中注册生效3家,提交注册17家,已受理68家、已问询111家),计划募资合计为1909.16亿元。若加上创业板已受理的261家IPO注册申请企业,今年以来,注册制下受理的IPO注册申请企业合计460家,计划募资合计为3668.37亿元。

    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承担着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李湛表示,从定位上来看,创业板与科创板各有分工,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科创板主要定位于服务“硬科技”类企业,现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则相对较为分散,从这一角度来看,创业板可以针对软科技、能实现高增长但偏传统行业的企业试点注册制,也正是因此暂不实施第五条上市标准(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中小微企业:国常会年内18次强调“输氧”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

    “1.2亿户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为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技术创新、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小编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召开的2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18次重点“关照”中小微企业这一庞大群体。

    其中,1月3日召开的2020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首个议题是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在推进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月5日,春节后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2月份和3月份,共有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定向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一庞大群体“供氧”。

    在近期,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会议还通过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

    中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中小企业渗透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但是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又是相对脆弱性的存在,尤其是年初发生的疫情,给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聚焦中小企业,一是出台各项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包括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二是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三是持续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