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布局新基建步伐加快 “数智改造”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的讨论始终热度不减。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有利于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产业跃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新基建被再次点名。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各地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早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在随后不到60天的时间里,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又连续多次提及新基建,被点名频率之高,体现了国家对新基建的重视。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基建还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地方层面,加快复工复产以来,各地在紧抓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掀起重点项目建设热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整体来看,今年各地的重点建设项目偏重于新基建项目,具有超前布局的特点。
广东省发布的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聚焦城际轨道、5G通信等。
上海市公布的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清单,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共安排正式项目152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类57项。
另外,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公布的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清单中,城际轨道、高铁、新型信息通信等均为基础设施类中的重点。
近日,各地还陆续发布今年以来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从已发布数据看,重点项目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或与去年持平,且投资效率明显提高,精准投资效果显现。
陕西省近日通报,今年前五个月,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8%,超过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安徽省前五个月纳入投资计划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80.9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5%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计划内完成投资高于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投资增速不断加快,对于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精准投资效果也开始显现,投资效率显著提高。在不少省市下一步推进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新基建、科技创新等都是重点领域。
“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重大项目,主要围绕项目‘怎么谋’,从源头提高重大工程项目质量。”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表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抓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湖北已按下经济社会发展“重启键”,还要按下有效投资的“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一方面要,要争取中央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落地,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大力谋划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疫情催生的新经济项目,全力策划一批当前和“十四五”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
政策加码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数字基建是抢抓未来发展机遇的重大突破口。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亦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重要机遇。而当下,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生产力正迅速转化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4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8%,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5.6%,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