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制度红利 中国连出保就业组合拳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
近期,中央做出了“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的重要判断。今年5月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政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鉴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没有设置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但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并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着力点。其中,“就业”居于“六保”和“六稳”之首。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这略低于去年的目标,显示当前国内就业压力较大。今年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同比减少22.9%;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6.0%,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去年9月份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前夕,李克强总理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国政府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稳增长主要是为保就业。
海南自贸港建设按下加速键。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建设将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其中,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方面,《方案》强调,要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并提出了多项制度设计。一是要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国内现有本外币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构建海南金融对外开放基础平台。通过金融账户隔离,建立资金“电子围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实现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提供基础条件。
二是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进一步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实现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在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简化管理,提高兑换环节登记和兑换的便利性,探索适应市场需求新形态的跨境投资管理。在跨境融资领域,探索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试点合并交易环节外债管理框架,完善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全面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稳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范围,提升外债资金汇兑便利化水平。在跨境证券投融资领域,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扶持海南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并在境外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简化汇兑管理。
三是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
四是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支持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稳步拓宽多种形式的产业融资渠道,放宽外资企业资本金使用范围。创新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
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开放增值电信业务,逐步取消外资股比等限制。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企业,面向自由贸易港全域及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国开展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完善海洋服务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海洋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
在给海南自贸港“布置”的2025年前重点任务中,包括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