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3-15 12:28 的文章

贵州596亿高速公路PPP项目“流标”始末:中标人

  3月9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贵州省纳雍至晴隆和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PPP项目社会资本(下称“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第二次招标公告。

  公告显示:本项目包括贵州省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下称“纳晴项目”)和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下称“六安项目”)两个 PPP 子项目,共同作为一个PPP项目实施。其中,纳晴项目总投资354亿元,六安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合计596亿元。工期方面,这两个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期3.5年。

  不过,这不是该项目第一次招标。《华夏时报》记者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查知,该中心3月2日转发了“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流标公示”,该公示由招标代理单位北京环亚恒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环亚咨询”)发布,招标人为贵州省交通厅。流标原因是因中标人未能按照要求与招标人签订投资协议,取消其中标资格,重新组织招标。

  对此,国内最大的PPP咨询公司北京大岳咨询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政策的不稳定,打击了企业继续参与PPP的信心,此次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同样也可能是受到政策的影响,盈利前景不明朗,中标人选择退出也是迫于无奈,因此还得再次招标。

  流标后重新招标

  2019年8月9日晚间,中国中冶发布关于参与联合体中标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的公告。此前两天,中国中冶收到贵州省交通厅关于中标的通知。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第一次中标中,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由贵州交通建设集团与中国中冶集团子公司等单位联合体中标。

  记者查询天眼查获知,纳晴和六安两个项目在去年就注册了PPP项目公司,其中一个是2019年9月17日成立的贵州纳晴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注资885000万元;另一个是成立于2019年9月24日的贵州省六安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注资605000万元。两家公司的股东都一样,均是贵州省纳晴六安PPP项目的三个中标人。

  这其中,第一中标人16家单位联合体,第二中标人仅为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标人仅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3月13日,贵州交建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称,这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事情,参与中标人众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关键。就此,记者致电招标代理机构环亚咨询联络人孙越。他承认此流标公示是他们公司发的,但对本报记者追问的违约责任如何划分等问题避而不答。而负责第二次招标的招标代理机构依然还是环亚自选,其项目联系人卢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不方便谈上次招标的事,上次我也没参加,但这一次须以招标书为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