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e」首播反响热烈!行业大咖聚焦紧密型医共体探索与实践
6月10日,专注于中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数字化公益栏目“有医说e”首场直播正式拉开帷幕!首播一经预告获得近千位用户预约观看,正式播出后更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反响。
首期“漫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主题线上研讨会,邀请到了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陈星伟、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危智盛、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车斯尧、健康县域传媒总编辑汪言安做客直播间进行政策与观点分享,同时由金蝶医疗首席顾问、HIT行业专家王凯丰作为嘉宾主持,联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热点的思辨风暴。
金蝶医疗首席顾问、HIT行业专家王凯丰(右一)
汪言安:县域医共体建设“强能力”更重要
当前,医共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作为整合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有效落实分级诊疗的具体举措,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健康县域传媒总编汪言安谈到,从2016年12月开展的“安徽天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重要的官方文件出台,2019年《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更是标志性的政策指导。可以看出,国家在医共体建设上的方向是比较清晰的,而且在几个试点县已经取得明显的突破。
健康县域传媒总编辑汪言安
汪总编提出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渐形成一些共识,提炼如下:
1)县域医共体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手段;
2)县域医共体为解决“基层能力不强”找到了突破口,是落实“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重要载体;
3)以基层为重点、防治结合,推动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转型;
4)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要精准下沉;
5)强有力的领导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保障;
6)信息化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主要支撑;
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主动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
8)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推进县域医共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等。
汪总编总结到,根据从各地调研的实践经验来看,老典型(安徽天长、深圳罗湖等)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我们要从这些老典型中重新审视过去建设中还没解决的那些“硬骨头”,比如医保、真正的一体化实现等问题。而作为新示范案例,“云南云县”的总额打包预付制,为上下联通、医保控费构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机制……但终其一点,县域医共体建设更为重要的关键还是强能力!
车斯尧:高州模式——“互联网医疗+村医通”的双维下沉
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车斯尧介绍,高州市地处粤西山区,山区群众出行、就医不便。同时,“村医”缺乏体系培训,医疗水平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州人医牵头组织医共体建设,通过县域医改的方式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于基层群众。
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车斯尧
高州人医作为牵头单位,遇到了很多医共体牵头单位普遍遭遇的问题,即无法为每个乡镇都下派一批医生进行帮扶,人手并不充足。打破困境的实践方式是——专家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发挥医疗服务能力。发挥互联网医院的广覆盖优势,通过远程医疗、远程培训、远程教育等,医疗网联县镇村,优质资源“面对面”下沉,实现“1+N”的帮扶效果。当然,要达成此效果,牵头的县级医院专科综合能力必须过硬,才能“联”、“带”乡镇提升能力继而接得住病人。
三级甲等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建立高州市互联网医院,创设网络基层能力支持中心,做到基层卫生院检查甚至是村卫生站就诊,三甲医院线上实时诊断。这样高质量、高效率的传帮带,既破出了乡镇医院人才缺乏的难题,又让县镇村诊疗同质化,老百姓少跑腿甚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