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6-09 06:08 的文章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相关要点分析

【慧聪广电网】近日,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建设路径和主要思路,而通过系统分析《通知》,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核心要点。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新基建提出以及

    传统文化企业的困境是大背景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重大工程的提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经历了系统的研究、调研和深思熟虑的成果,是对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在文化领域的落地,是对新基建在文化领域的及时回应,是助力传统文化企业脱离困境的有效路径。

首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有效激活文化大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活力。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可以看出,数据已经成为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相提并论的生产要素,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彻底激活文化领域的数据,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支持。

其次,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4月,“新基建”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则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需要建设文化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尤其是需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打造以5G、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来保障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顺利落地,可以看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就是新基建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和落地成果。

再次,助力传统文化企业脱离困境的有效路径。毫无疑问,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科技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我国很多传统文化企业深陷困境的核心在于缺乏数据要素、不善于运用数据等,而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则能在源头上为传统文化企业提供高质量、数量丰富的数据资源,助力传统文化企业实现数智化升级。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要点   

第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八大任务。《通知》明确了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文化体验园建设、文化体验馆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等八大任务,其中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为文化数据库建设,通过标注、标签化而提供数据化的文化资源,文化体验园建设、文化体验馆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建设为具体落地场景,实现文化数据要素的商业化价值变现;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则为平台建设,打造自主可控、数据化、智能化的数智化平台,更好地传播文化大数据资源;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则纳入社会各界力量来挖掘、开发文化数据资源,形成文化大数据生产的良性生态。可以看出,八大任务基本涵盖了文化大数据领域的主要方面,形成了文化大数据的全价值链闭环。

第二,供给侧、生产端、体系化是三大关键词。从《通知》来看,一是要从供给侧着手,即要组织公共文化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对三座“金山”(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进行深度挖掘和数据化,为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数据要素基础。二是从生产端发力,吸引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到文化资源的数智化生产过程中,打造良好的文化数据生产生态系统。三是体系化是关键。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到现在,再靠单兵突破已经难以带来根本性突破和发展,而只有通过体系化建设才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和发展。

第三,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新基建在文化领域的核心体现,各级政府的总投资额应该不小,也会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里面蕴藏着巨大机遇。一是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将承担国家文化专网等的建设,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于中国广电已经拿到了5G牌照,中国广电以及各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正在积极推动5G网络建设,5G网络的切片技术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专网建设,自然中国广电等可以利用5G技术建设好国家文化专网等,更好地做好“宣传文化”与“信息服务”工作。二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的各类企业,由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内涵丰富、潜力巨大,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的各类企业都有着巨大机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