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07 17:01 的文章

长三角议事厅|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长三角区域

由于国内外疫情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因为全球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长期化,导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国内外经济都将进入非比寻常的深度调整重建期,包括市场格局及其规则的调整重建、宏微观层面产业链调整重建、科技创新重点及其竞争调整重建等。因应这一大趋势,长三角亟需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区域制造业集群。

“两个对冲”和产业链再造的研判

在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重建大势下,事实上存在着两个主要“对冲”:一是全球经济贸易深度低迷与中国超大经济体的巨大内需动力之间的对冲,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失序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架构布局的对冲。

在第一个对冲层面,全球经济贸易深度低迷使中国作为第一贸易大国的外需拉力大幅减弱,但另一方面2019年中国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首要拉动力。尽管疫情等因素一定程度地抑制当下消费,然而并不至于改变其首要拉动力的增长结构和基本态势,消费仍具有极大潜力。

在第二个对冲层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剧烈扰动下断裂失序,但另一方面倒逼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架构布局,以求微观企业生存和宏观产业体系恢复。就中国考量,由此必然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内需为重、国内消费拉动成为经济增长基本动力,提振发展经济必需更多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及其潜力的增长与释放;二是面向内需市场、以新消费新产品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进行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架构和重建战略布局。

根据近期学界有关研究观点和对我们对现实部分案例的观察,可以初步研判,今后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再造将至少呈现四个取向:靠近市场、靠近创新策源、区域化板块布局和全产业链安全可控。

靠近市场有利于提高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敏性、及时性;靠近创新策源有利于便捷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区域化板块意味着供应链布局一定程度收缩,同时有利于要素集聚配置而更加成为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全产业链安全可控有利于整体发展产业链“微笑曲线”而使产业迈上中高端并保障系统安全。应该说,按此四个取向调整再造产业链供应链乃至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国家层面有回旋空间,地方和企业层面也可大有作为。

合力建构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良好基础和条件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在当前形势下,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应对异常严峻挑战的必由之道,也是长三角地区应有的战略担当。

长三角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从新地理经济学的距离、密度和整合维度考量,首先在距离上,长三角地区高铁路网覆盖所有城市,已使全域时空距离在3小时以内;其次在密度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拥有门类众多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且规模体量、技术和产品先进性、行业内在关联性、市场容量、产业要素互补性和流动性等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长三角一市三省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以及明确推进产业一体化的重点已体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长三角区域的制造业按产品细分,从科技创新、研发设计到原材料、元器件配套、零部件协作、制造加工、组装总成到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几乎都有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基础和环节,且有各类科研机构和产销厂商云集,从而在区域内建构全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优异的基础和条件。

疫情发生前,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居于相当重要的位势,有大量企业是适应外需的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供应商、出口加工供应商和外需消费品供应商,与国内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不大,但在疫情暴发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断裂和分化形势下,受到的冲击也异常严重,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当着产业发展以内需为重的转变,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亟需全面而深度整合。其要点是:着重面向内需,以适应新消费的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制造为导向,以细分产品的全产业链为中心,重组上中下游主体和产能的供应链,拓展全产业链的接链、补链和强链,即把疫情影响导致产业链的断裂环节联接起来、把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足起来、把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强起来,合力共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的区域全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体系。

合力建构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推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