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1-23 04:40 的文章

从技术史角度挖掘工业遗产,“料”多!

 
 
从技术史角度挖掘工业遗产,“料”多!  
 

工业遗产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交叉领域,相关工作的核心是代表工业文明的遗存的价值判断、保护和创造性发展。1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史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方一兵主编的新书《中国工业遗产示例:技术史视野中的工业遗产》发布。

鉴于国内工业遗产价值判断和保护的现状,自然史所联合近40位国内科学技术史和工业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经过梳理史料和实地调查,选介矿冶、能源、机械、交通、纺织、化工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8处工业遗产,阐释了它们的技术内涵、特点和价值,借此为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调研、保护和开发事业提供学术支持。

28项遗产中,无论是古代的都江堰、自贡盐井,还是近代的京张铁路、以及1949年之后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等,都反映了中国工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技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工业界与科技界筚路蓝缕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

历经万难幸留存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冶炼加工场、仓库、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其他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场所等。”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下塔吉尔宪章》如此定义工业遗产。

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是公认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标志性起点。然而,100多年发展下来,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最主要现实问题是留不下东西。”张柏春对《中国科学报》说。

比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于年代久远,机器设备和设施或更新换代或弃毁,少有遗产留存。

此外,工业遗产保护还存在相关机构重视不够、资金短缺等问题。张柏春说:“有的博物馆虽得以建立,社会上本来能够无偿捐献一批老产品或其他遗存,却苦于付不起运费而不得不放弃。”

相比之下,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洛拖)有一些幸存下来的具有遗产价值的机器设备和厂房等设施。作为“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之一,洛拖的历程能够代表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及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张柏春介绍,洛拖曾遭遇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和阵痛。所幸的是,洛拖的老产品——履带式拖拉机,市场寿命长,长期有需求,相关的机器设备和设施淘汰较慢。后来洛拖成功引进了意大利的轮式拖拉机技术,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更关键的是,新生产线不在老厂区,所以老厂区留下的遗存就比较多。

“老厂区几乎就是个天然的工业博物馆。”张柏春当年曾在洛拖实习,熟悉那里的一切,“如果将装配车间改造成博物馆,充分发挥厂房、生产线和机器设备等实物的作用,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生动展示拖拉机工业生产的真实场景。”

他认为,如果合理地将洛拖、洛矿(洛阳矿山机械厂)、洛轴(洛阳轴承厂)等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老厂区,做有选择的保护和再开发,就会形成一条工业文化街,其效果可与德国鲁尔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景观再设计相媲美。

“有些企业愿意做合理的遗产保护,因为这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张柏春说。

遗产解惑与纠偏

关于工业遗产的价值,《下塔吉尔宪章》概括为四种:历史价值、技术和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工业遗产作为普通人生活记忆的一部分,提供了重要的可识别性感受,具有历史的和社会的价值。工业遗产在生产、工程、建筑方面具有技术和科学的价值,也可能因其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的品质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方一兵向《中国科学报》进一步解释。

始建于1890年的汉冶萍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煤铁联合企业,早于日本的八幡制铁所7年。遗憾的是,30多年后汉冶萍公司停产。它被人诟病最多的是,选用了并不适合大冶铁矿所产髙磷矿石的贝塞麦转炉,贝塞麦转炉是酸性炉,不能脱磷,炼出的钢因髙磷而变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