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慶: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原標題: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維護每一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根本遵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安全放心的日常生活消費。消費環境如何,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護消費者是市場監管部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任務。我國市場監管事業已走過70年,無論體制和職能如何發展變化,維護最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始終是市場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護消費者也是各國制約市場失靈、維護公平正義的產物,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和國家的重要軟實力。加強消費者保護,就是順應歷史前進的邏輯、時代發展的潮流。
我國消費環境不斷持續改善
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創造良好消費環境上取得了長足可喜的進步。一是消費市場監管執法不斷加強。加強乳制品和肉制品等重點產品、兒童和老人等重點人群、校園及周邊等重點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增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重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監管,加大缺陷產品召回力度。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民生領域價格執法,開展部門聯合整治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推進網絡、廣告領域執法,開展打擊假冒偽劣三年行動。及時處置重大消費事件,增強消費者安全感。二是消費環境建設不斷推進。各地提高站位,推動放心消費創建上升為政府重點工作,部門聯動、多元參與,拓展創建廣度和深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探索線下無理由退貨、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綠色通道等制度,改善消費體驗。在全國開展消費投訴公示試點,創新信用監管機制。開展全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調動各地找短板補差距的積極性。三是消費維權效能不斷提升。建設全國12315平台,以“互聯網+消費維權”便利消費者隨時隨地在線投訴舉報,推動消費糾紛在線和解。積極探索消費糾紛多元化解、聯合調解等機制,健全基層消費維權網絡、努力打通消費維權“最后一公裡”,提升解決率和滿意率。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消費環境還存在薄弱環節,距離人民群眾期待尚有明顯差距。消費環境仍存在安全隱患,威脅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消費市場仍不夠規范,新業態為消費市場帶來新挑戰﹔消費者保護體制機制仍不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統籌協調不夠,消費者參與不足,企業自律作用不充分,消費者保護事業還任重道遠。
構筑消費者保護社會共治新格局
保護消費者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方齊心協力,構建消費者保護共治體系,協同改善消費環境。
政府是共治體系的主導,要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與消費維權職責。正確處理監管與發展的關系,把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協同起來抓,通過抓監管、抓維權來優環境、促發展,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推動消費增長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著力完善法律、政策、標准、投訴舉報等體系,依法查處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健全部門協作機制,發揮綜合監管和行業監管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作用,齊抓共管,共同攻克消費者關心的老大難問題。建立政企良性互動、親商清商的關系,加強事先指導和教育宣傳,預防違法行為,降低監管成本,構建各方協同共治的健康生態。
企業是保護消費者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起消費維權的主體責任。消費侵權問題是典型的市場失靈和負外部性,誰污染、誰治理,企業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得放任、漠視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后果,不得拖延、拒絕消費者的合理要求。產品和服務質量是監管出來的,更是企業生產經營出來的﹔品牌和商譽是企業投入得來的,更是消費者選擇得來的。企業隻有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自覺誠信守法,才能從源頭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減少市場風險和消費糾紛,從長遠贏得市場競爭。行業協會商會要真正對企業負責,發揮好自律作用,督促企業積極提升消費品質、化解消費糾紛。
社會監督是保護消費者的堅強屏障,要真正發揮社會各界監督的作用。新聞媒體要積極開展輿論監督,揭露、批評一切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我們鼓勵公眾可依法舉報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通過各類電商企業、平台企業的消費者評價制度進行投票。要更好發揮消費者協會在公益訴訟、比較試驗、體驗式調查等方面更好發揮監督作用。消費者自身也需增強法律意識,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提升自我預防風險、依法維權的能力,積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加強消費者保護工作
保護消費者,使命光榮、責無旁貸,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加大消費者保護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