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02 15:41 的文章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助力北京高精尖产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11月,科技部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文件明确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和原则等,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初,由科技部推动、由北京市支持、由北汽集团牵头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应运而生落户亦庄开发区,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牵手技术创新团队并支持其成长,协助对接产业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加速,对具备一定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技术、设备、智力等全方位支持,并定期向共建方和行业伙伴推介高潜力、风险可控的技术成果。

国创中心紧密围绕习总书记的指导方针,秉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找准了方向,完成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地发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新模式、新技术。作为新生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集成体,国创中心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一)新生态:聚焦产业、企业主体、开放协同


依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中的功能定位要求,国创中心是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采取企业法人形式开展活动的创新平台。


1.目标: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国创中心以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为总体目标,力争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三个“平台”,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共性、前沿、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致力于构建新能源汽车新生态圈,为全行业提供开源整车技术验证平台、前沿技术检测平台、知识产权共享平台,创投孵化培育平台的优质技术服务。国创中心以研发为产业,以技术为商品,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依托4个平台加速先进技术的产业落地。


2.定位:综合性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为建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创中心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从六大方面发力:突破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卡脖子”技术;聚焦于从科学技术到产业的中间转化环节;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绿色通道;着力推进跨领域、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开放、协同、共享的体制机制;凝聚与整合全球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圈。


(二)新模式:改革牵引,市场体制,平台机制


依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中的建设原则、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要求,国创中心坚持以改革为牵引,采用多样化模式创新、市场化运作体制以及平台化运行机制,有效促进国创中心高效发展。


1.多样化模式创新,独立式团队运行

国创中心目前已经建成约15人的核心管理运营团队和13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团队。同时,国创中心建立了专家与核心员工长期激励机制,设计短期与长期浮动激励相结合、现金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内外部激励体系。此外,国创中心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为业务展开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2.国家级创新中心,市场化运行体制

国创中心是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由科技部委托北京市依托北汽集团建设而成,采用的是企业法人制度,这种制度使其运营更具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更能吸引创新资源。坚持市场化运行体制,国创中心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以人为本的培养机制、灵活的激励机制等。


3.扁平化业务管理,精简式平台运行

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国创中心采用了投管分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董事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为公司的主要决策层,其中,股东会是国创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由股东单位推荐,股东会选举产生,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并对后续发展运营进行指导及资源协调;战略指导委员会由国家科技部、北京市政府、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依托共建方代表等组成,负责审议国创中心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事项。国创中心经营团队为执行层,采取主任(总经理)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战略规划、技术研发、行业服务、创新投资、运营管理等工作;技术专家委员会由25名国内外知名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审议国创中心技术规划、重大项目立项、成果验收等事项。以“跟随战略、高效协同,追求灵活、保持规范”为总体思路,国创中心确立了6个业务群和23个业务单元的柔性架构,具体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项目执行。


(三)新技术——共性技术,前瞻研究,开放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