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30 23:10 的文章
以“本土制造业”为薪,点燃长沙智能制造之火
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与技术等领域各大企业如是“争相斗艳”好不热闹。
不可撼动的制造业湘军
“工程机械之都”、“智造之城”、“智能驾驶第一城”等等,在众多名头之下,无不显示出长沙在“制造业”的底蕴。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一批享誉全球的制造巨头,则显示出了“长沙力量”。
而湖南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2018年全国工程机械前5强独占三席,“全球工程机械50强”4家企业上榜,混凝土机械产量居世界第一。
如果说长沙“凭什么”在装备制造业上能够如此“得天独厚”,答案是全凭“长沙模式”下本土企业的“快、准、新”。
1、比快,长沙一直在奔跑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长沙精神,也是长沙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信念所在。
2015年7月,长沙率先全国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打造出一个由各路专家学者汇聚的长沙智能制造专家顾问委员会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在决策把握、顶层设计上先行一步。
中联重科也不甘为后,如在履带起重机技术方面全球领先。自主研发的3200吨履带起重机参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
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三一、中联们通过自身实力,成为了行业中无法替代的存在。
2、比准,市场要什么,长沙企业做什么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早已不再只是“长沙名片”,更是成为了“中国名片”,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除了企业本身在智能化转型上的积极布局,也离不开进准的市场需求供应。
如三一重工在“一带一路”推动下早已跨出国门,目前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及地区,2011-18年公司海外收入规模从34.25亿元提升至136.3亿元,CAGR达21.8%。
而据最新日本媒体报道,三一重工已经成长为可以与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制作所比肩的全球三强之一,且在2019年第三季度是三者唯一增收的企业。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中,三一更是荣登第二,无不显示出市场、行业对于三一重工的认可和信奈,同样荣登榜单还有中国中车(第10位)、中联重科(第47位),以这些龙头企业为依托,长沙能大量满足于市场需求,加上企业方面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市场的判断不但全面,还会准确,一步一个脚印使长沙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3、比新,长沙本土企业齐创新
长沙制造业“经久不衰”另一要点就是在“新”,也是长沙精神“敢为人先”的另一层体现。
如三一重工早在2015年所提出的“挖掘机指数”,通过在挖掘机上的传感器所产生的大数据,实时反映设备状况,实现对成本的精准控制并大幅提高用户服务质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经济走势。为此李克强总理在访问三一重工是表示,“三一重工不仅生产行销全球的工程机械,还利用工业互联网生产“挖掘机指数”,为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新技术加新产品的“双新”战略,又为长沙制造业筑起一座高墙,使得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依旧能够屹立前行。
从无至有,长沙企业再入智能制造大舞台
作者: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