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14 18:28 的文章

UFS 3.0是5G初期旗舰手机标配 原因几何?

01UFS 3.0是5G初期旗舰标配产品:

随着近年通信技术的发展,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手机终端,成为距离用户最近的“技术普及者”。 从Hi-Fi音质,拍照像素,到全面屏,芯片,“真假5G”,再到近几日火热的UFS闪存技术,消费者购机参考的硬性条件,已经从产品外观逐渐走入机身内部。

vivo NEX 3(8GB/256GB/全网通/5G版) 无界瀑布屏,高通骁龙855Plus,5G全网通,隐藏压感键

[经销商] 京东商城

[产品售价] 5698元

进入购买

以高速闪存技术UFS作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来看,近半年来,全网关注度呈现两波高潮:第一波高潮出现在5月中旬,另一波就是9月末。发生了什么?

从下图可以看到,A点峰值出现在5月16日,百度指数2,056。这一天,一加发布新旗舰,宣布一加7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55芯片,并支持最新UFS 3.0高速闪存。

E点峰值出现在9月24日,百度指数1,737。在一众厂商扎堆发布5G新机的9月,这一天高调亮相的某品牌旗舰机型,搭载更新的高通骁龙855 Plus芯片,却依旧使用了上一代UFS 2.1的闪存,瞬间掀起业内舆论小高潮。


(“UFS”近半年百度指数)

闪存,为何成为焦点?

为何从前消费者基本不怎么在意的闪存方式突然变成了瞩目的焦点?答案很简单:因为需求变了。

我们在买手机的时候,通常手机参数中所说的4G+64G或6G+128G等等,其中,前面较小的数字代表“运行内存”,就是我们常说的“RAM”, 用来暂时存储手机系统、软件运行时所产生的一些碎片化的数据。而后面的数字则代表“闪存”,也就是“ROM”,用来存储应用文件、照片、视频等等常规文件。

有人说,只要闪存容量够大,不就解决所有问题了?并不是。因为用户现阶段的需求,并不在存储空间,而是如何快速流畅地读取数据。

从手机硬件角度来看,数据读写速度不仅关系到CPU, 运行内存等,也取决于闪存的技术类型。实际上,手机“卡不卡”由芯片和内存决定,而“快不快”更多由闪存速度决定。

比如图片载入速度、游戏加载速度、安装应用的速度、录制生成4K视频等等。


游戏载入页面

当前智能手机的闪存基本分为两个线条,一个是在安卓体系内,行业公认的最高级手机闪存标准就是UFS 3.0, 基本替换了此前的eMMC 5.1标准;另一个就是苹果,从iPhone 6开始使用PC级别的NVMe固态闪存,因自成一派的特殊属性,今日不谈。

不同闪存,带来的体验差别可能是致命的。

华为在2017年就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闪存门”危机事件。网友们发现,同样的华为P10手机,却混用了UFS 2.1、UFS2.0以及eMMC 5.1三种规格不同的闪存,导致这款手机在同一跑分软件上测试结果差异巨大,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华为被指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

这件事情最后以华为高管道歉并承诺可以退货结束,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布微博称:“深刻自省,迅速改进”。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的闪存标准,读写速度差异可以以代计算,而且用户体验差异也非常明显。

那么,UFS 2.1,、UFS2.0以及eMMC 5.1究竟差别有多大?

2015年之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存储介质基本都是eMMC,全称叫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即“嵌入式多媒体存储卡”,就是从和SD卡很相似的MMC存储卡基础上发展而来。

eMMC采用并行数据传输技术,主控和存储单元之间拥有8个数据通道,它们可以同步工作,工作模式为半双工,每个通道允许读写传输,但是同一时间只能读或者写。

这一标准从eMMC4.3一路发展到现在的5.1,传输速度也从50MB/S一路狂飙600MB/S的速度,几乎统治了移动市场。但数次升级,改变的只是总线接口的带宽,在传输速率不高的时代,并行接口虽足够手机使用。但随着网络速度越来越快,eMMC标准只用在中低端手机上,并且逐渐转移到其他领域。

而这时,更强的UFS就登场了。

UFS全称为Universal Flash Storage,即“通用闪存存储”,是2011年由固态技术协会JEDEC发布的闪存存储规范。UFS采用串行数据传输技术,只有两个数据通道,但速率超越eMMC,工作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同一条通道允许读写传输,而且读写能够同时进行,传输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