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06 20:59 的文章

保安村:“酸”产业带来“甜”日子

  □ 本报记者 李鸿熙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州区江州镇保安村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产业选“门路”,强化基础,合力攻坚,该村2018年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183户贫困户702人成功甩掉贫困帽。


  记者近日在保安村上卜练屯脱贫户刘世贤的酸菜作坊采访,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刘世贤正忙着从大缸里取出已经腌制好的酸菜准备运到市场上去卖。他告诉记者,一缸酸菜大约100公斤,能卖1000元,发展酸菜产业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一年大概加工和销售50-60吨酸菜,纯收入十二三万,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村屯七八户人家走上了致富道路。”刘世贤的酸菜作坊目前已被“升级”成为保安村的“扶贫车间”,他告诉记者,除了自家种植肉芥菜腌制酸菜,还向附近种植户收购肉芥菜,并吸收附近群众打零工。


  近年来,在江州镇党委政府支持引导下,保安村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克服组织软弱涣散病,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采取技术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有力措施,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了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的目标。据悉,目前保安村423户人家中有90%以上农户从事酸菜加工生产,全村酸菜产业纯收入超200万元,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酸菜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亩地可产大肉芥菜4000公斤,腌制酸菜后产值一万元左右,一年种植收获3次,一亩地年产值可达到3万元。”保安村文书、叫豆屯党支部书记庞世玲表示,如今保安村正计划实施“旱改水”项目,由此增加更多湿地种植芥菜、发展酸菜产业。


  记者在保安村采访时,沿途发现该村很多群众在自发清洁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保安村委会主任黄国钦告诉记者,脱贫致富后,保安村群众把精力转到乡村建设工作中,努力把保安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屯里党员带头,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搞乡村建设,建排水沟、排污渠,争取在下半年把岭平建设得更漂亮!”保安村岭平屯屯长庞英表示,建设美丽乡村谁都不愿落在后面。


  在江州镇党委、政府,以及援助单位崇左市科技局的支持和引导下,保安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各方配合”的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政府扶持物料、群众投工投劳、社会捐献爱心”模式展开各项工作,重点整治排污排水、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短期内各屯迅速实现了净起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生活由此也更加“甜”起来。


  在这方面,叫豆屯无疑是个“明星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均实现了极大突破。如今走进叫豆,百年榕树、议事草庐、知青驿站、石子栈道、精致花圃渐次映入眼帘,“浓浓乡愁油然而生”。叫豆村民刘兰英在乡村建设中不仅主动拆掉自家柴棚献出土地建公厕,70多岁的她还承担起了义务打扫公厕的任务。这里乡风文明深深感动我们。


  江州镇党委副书记余文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镇将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高生活甜蜜度,争取与全国全区全市各族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