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24 12:29 的文章

福建农村电商:数字引擎唤醒乡村市场(2)

  抱团发展 政府引导打造公共品牌

  在建宁县供销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富源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善忠正熟练地贴快递单、打包、发货。产自闽江正源头的各种笋制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他们的产品包装上,除了自家“富源笋业”的品牌标识,还打上“福源建宁”字样。“这相当于我们的产品质量有政府给我们‘背书’,与客户对接时,底气都足了不少。”黄善忠说。

  2014年起,建宁莲子、黄桃、猕猴桃等标志性农产品大规模“触网”。

  2016年,结合县里的电商培训,一场以“决战金铙山之巅”为主题的黄花梨摄影、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黄花梨网销大赛等系列黄花梨上行活动举行,300多个销售个体、40多个网站和电台参赛。

  最终,比赛规定的40天销售时间内,建宁黄花梨实现网络销售金额达914.78万元。

  同年,由建宁县电商协会牵头申请注册的“福源建宁”品牌顺势而生,成为建宁县统一对外宣传、营销的农特产品电子商务渠道公共品牌,商标所有权属建宁县人民政府。

  品牌使用免费,但产品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由于入选区域公共品牌的产品可以在政府扶持下获得统一包装、品控、运营和推广,不少农村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申请获得公共品牌使用授权。

  为打造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建宁县已经对70多款县域农特产品、一乡一品、传统加工产品等进行网货化改造,推动农特产品标准、文创、包装、美工、设计,还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质量追溯点20多个。

  依托我省丰富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特色产品资源,省商务厅正积极指导各地加强农产品文创工作,推动发展“食尚三明”“漳州味”等重点涉农公共品牌,形成集团作战,实现精准营销。

  谋划升级 企业参与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初,根据2018年1—11月阿里线上平台农产品交易额排序评出的2018阿里农产品电商十强县中,福建占三席,除排名榜首的安溪县外,武夷山市、福鼎市也跻身其中,靠的都是茶叶。

  网易旗下电商品牌“严选”的茶叶产品,选择与福建龙头茶企合作。

  对传统产业来说,拥抱互联网早已不新鲜。“严选”安溪铁观音的供应商、八马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早就将产品进驻到各大电商平台,卖得风生水起。

  但董事长王文礼发现,简单上网销售这种电商1.0形式,并不能解决茶行业的真正痛点——对茶叶这种非标商品而言,消费者头痛的是品质鱼龙混杂、价格虚实难辨,很难选到真正高性价比的好茶。怎样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从供给侧进行升级,推出更具性价比、更获消费者信任的产品,是企业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对我们企业来说,合作是一种提升,更高的产品标准被树立起来,倒逼企业练内功。这种提升是全产品线的,客观上推动了整个茶行业更加规范透明。”王文礼认为,这适应了“严选”的高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快速获悉消费端的变化,运用大数据工具,对自身工艺、流程、供应链模式升级,让企业生产出更受用户欢迎的“那杯茶”。

  正在谋划升级的,还有建宁县。获评“2017—2018年度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后,建宁已提出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

  在目前的电商销售模式下,商家对农户的收购价格有所上涨,然而建宁县工信局副局长代文明觉得,单纯的“卖货”带给百姓的获得感还不够,“接下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引导产业链、培训都下沉到乡村,通过发展定制农业、观光农业,让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产业链中获得新的分成”。

  为了普及从源头上种好苗,适应供应链标准,罗添铃和好友曹必勇去年成立了长汀县百香果产业协会,整合分散在全县18个乡镇的6900亩百香果基地。

  有能力的村民,可划分片区,承包土地进行百香果种植;没有种植能力的村民,则可从事各个基地的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他们还将通过基层农机站培育技术团队,从搭架、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流程,誓将长汀百香果品牌叫得更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福建农村电商:数字引擎唤醒乡村市场(2)

标签:

责任编辑:杨艳娜

相关新闻

台盟福建省委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