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被认定为非信贷资产!这对资管行业意味着什么?
日前,有券商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系统,通过了新增票据资管的备案。这一动作标志着票据正式被认定为非信贷资产的标志。在业界看来,这是资管行业的重磅利好。
为什么这样判断?
所谓非信贷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拆放同业、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等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系统中,对底层资产的分类非标栏,就包括信贷资产、承兑汇票等。有券商勾选“承兑汇票”备案通过,这就意味着票据资管非信贷资产的身份获得确认。
最新下发的《金融机构资管产品模板报数指引》也显示,票据资管被正式认可。其中票据部分提到——
[740000]债务证券:是指资管产品持有的证券化的债权。按债券发行主体所属区域,将债券分为境内债券和境外债券,境内证券再按品种和发行主体部门,进一步分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其他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票据、资产支持证券。
[746000]票据:是指资管产品持有的境内机构签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有读者或许对票据并不熟悉,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具有结算、支付、汇兑、短期资金融通等功能,是企业短期贷款、融通资本的有利工具,在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上占据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票据资产所具有的“支付+融资”双重属性,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工具。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00万家,其中逾2/3为中小微企业
然而,自2018年以来,受资管新规、税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被归为银行信贷类资产的票据业务几乎陷于停滞。这既不利于金融业创新发展,也不利于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好在管理层洞悉现状并高瞻未来,认为票据理应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提升服务实际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事实上,此前,监管机构也曾下发有关资管产品的统计制度,里面就将票据资产从信贷资产中剥离,列入债务证券。再结合此次的备案通过,不难发现,证监层面对票据资管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去年年底,上海票交所主要领导在“陆家嘴资本夜话”系列讲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曾公开表达:票据资产不应认定为信贷资产。为什么?因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存在本质的区别。票据资产属于有价债券,而信贷资产是信用债券。票据债务人为承兑人,信用资产债务人为借款企业。票据贴现是一种买卖关系,信贷业务是一种借贷关系。金融管理部门对票据资产不属于信贷资产已得到认可,信贷资产不等同于统计口径下的信贷总量。
应该说,金融监管部门对票据问题的看法中肯而清晰,并且一步一步落到了实处。有专家分析,在金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项政策的明确或变动都是为大目标服务的,资管业内应读懂其中的引导意味,并顺势而为。
对于新政,和合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增票据资管后,票据市场的规模一定会出现明显的扩张,票据资管产品活跃度的提升,有助于金融机构与非银机构资本的进入,可以广泛吸取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实体企业资本流通,尤其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短期融资。
该负责人也强调,更为广阔的市场,更利于非银机构参与竞争。此番,“新政开闸”对于资管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开始抓机遇了。和合资管作为和合期货旗下以票据类资管产品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近年来在票据业务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也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票据是打通实体和金融的重要品种,和合资管将在各项新规监管指导下,深耕票据业务,创新票据产品,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动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