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巨资打造航空之城 通航产业为荆门插上腾飞翅膀
今日热点:
投入巨资打造航空之城 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优先发展
通航产业为荆门插上腾飞翅膀
楚天都市报记者高伟 通讯员熊东东 摄影:袁昌新
高速滑行,腾空而起。轻缓入水,水花朵朵。
去年10月20日上午,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荆门漳河机场实现水上首飞。
国之重器成功首飞、连续举办三届爱飞客飞行大会、国内外通航企业密集入驻荆门……近年来,荆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并将通航产业放在重点培育的优先地位,列为“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随着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建成,荆门通航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为荆门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鲲龙振翅高飞世界殊
鲲龙AG600在漳河水库首飞成功
开机、滑行、入水;加速、机头昂起……去年10月20日8时51分许,首飞机组按预定科目驾驶着AG600划开湖面,直插云霄。约14分钟后,AG600像一只沙鸥平稳轻盈入水、贴着水面滑行,溅起阵阵水花。受邀观礼的王世忠和吴金保两位老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87岁的王世忠是原605所(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水轰-5飞机总体设计室主任,81岁的吴金保是原605所副所长、水轰-5飞机试飞队副队长。
“鲲龙AG600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当年,我们的苦没有白吃。”两位为中国水陆两栖飞机发展呕心沥血的老人,回忆起当年的艰辛,仍是记忆犹新。
1971年,王世忠随研制团队搬迁到荆门605所,参与研制我国第一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王世忠回忆,在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水轰-5。
1974年,用于试飞的原型机到达漳河机场。为了验证飞机振动是否偏大,吴金保在3000公尺高度单脚站立在飞机尾舱。“我一只脚能站住,说明飞机还是比较平稳的。”他说,通过金鸡独立式的体验,为飞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1976年4月3日,水轰-5在漳河机场成功首飞。
30亿元打造通航新城
游客在荆门爱飞客小镇体验航空的魅力
爱飞客小镇位于漳河新区,是荆门通航产业主战场。“我们的目标是,坚持通航新兴服务带动制造业发展、航空活动带动品牌塑造、通航教育培训带动人气集聚,高质量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漳河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保宁说。
昨日,记者在漳河机场看到,跑道上不断有飞机落地、升空,一片繁忙。“去年机场的飞机停留1800小时,比上年增长37%。”湖北中航通用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说,作为通航机场,漳河机场硬件设施全国领先,塔台、导航等系统按照运输机场标准建设。目前已建成航油储运中心、三级二类飞行服务站,开通“荆门-武汉”省内第一条短途运输航线。
除了高大上的航空科技,当地还引入闻名全国的航空体育运动企业飞行家落户爱飞客小镇,为当地发展航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据统计,飞行家3年投资3.6亿元,现在已正式营业,新推高空跳伞、空中游览等10多个航空旅游项目。“飞行家已在爱飞客建成全国最大高空跳伞基地,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5000万元。”飞行家(北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昌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荆门累计投入30亿元,重点建设爱飞客小镇及航空产业园,航空产业已成为荆门的一张闪亮名片。
产业集聚发展荆门造
“订单相对饱满,在作业旺季8架飞机都不够用,最远飞到内蒙古灭虫、播种。”荆门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周波说,公司每年订单达到2000多万元,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今年4月19日,是荆门通用航空公司成立30年,公司计划与新疆合作开展飞行项目。
泊鹭航空是美国知名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品牌,2016年入驻爱飞客小镇。目前,已完成5架海 王 水 陆 两 用 飞 机 复 装 和CCAR-91部运营资质审定。泊鹭(荆门)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勃说,今年6月,泊鹭航空将把美国研发制造基地搬到荆门,交付5架“荆门造”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