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行业典范 引领行业发展——看京博如何变“废”为宝
京博产业园
京博研究院
京博环保材料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大众网·海报新闻博兴8月30日讯(记者 于淋凡 付迪)“三废”一般是指工业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作为传统化工行业,“三废”是最常见的污染。如果一家企业对“三废”的处理不恰当,不仅会对公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还会使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但是有这样一家公司,他们的“三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堪称行业典范。
做好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助推产业绿色发展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博控股集团或京博)是中国500强企业,现已建立起面向全球发展的高端化工、教育与艺术、现代服务、生态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新兴资源、投资与金融、现代生态农业9大产业方向,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市场、服务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
京博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马韵升提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一直以来,公司十分注重环保领域的建设,目前已探索出了“三废”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形成了 “1+3”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三产融合;形成的废气开发回收利用产业链,实现公司内含硫废气全部回收;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固废全部有效利用;废水治理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
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人才引进
早在2010年,在京博的战略会上,马韵升就曾提出:下一个十年京博如何走?他强调,在抓好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经营团队的市场化和技术团队的专业化是京博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功能材料、生物技术、分析及分离技术、化工设计与模拟技术、环保及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与创新工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高效服务。目前全职科研人员500余人,其中硕博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
围绕“1+1+9”资源整合战略,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卡尔加里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石油大学等15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20余处联合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建有“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8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展开合作。
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技术创新
胡树峰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龄的京博控股集团公司员工,现任京博控股集团恒丰分公司总经理,他秉承“吃苦敬业、节约亮剑”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变废为宝,有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京博控股集团恒丰分公司资源事业部,公司研发的一种高强陶粒正在批量生产。这种陶粒由黄河沙、粉煤灰、污泥等成份按比例混合,经过造粒、干燥、焙烧、冷却等工艺制造而成,产品的创新不仅解决了固废处理问题,而且可以用作混凝土和砖等建材骨料,比现有常规产品具备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
多年来,胡树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肩负起京博控股集团各种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综合利用的责任。公司产品获得“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产品50强”,并入选《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获得“全国加气混凝土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获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高品质、高标准,京博的墙板“嫁”到海外
针对京博控股集团及周边固废资源,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京博环保材料)先后投入了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等生产设备,在已有生产线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科技研发、创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