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一村资本刘晶:教育培训正处于行业格局变化及并购整合的前夜
教育培训产业漫漫发展二十余年,在线教育快速发展五六年,到今天似乎到了变革的前夜。对此,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同威资本管理合伙人刘晶感触颇深。
刘晶与教育结缘可以追溯到2013年,时任海通证券并购融资部副总裁的刘晶接手了昂立教育借壳上市的案子,他经历了从上海市教委到教育部,从上海交易所到中国证监会一系列申请过程,历时一年半,2014年12月,昂立教育借壳新南洋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教育第一股。
从这个时候开始,刘晶对教育和资本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后刘晶加入一村资本,负责TMT、教育和新经济领域。作为由华西股份发起设立的资产管理平台,一村资本以中后期投资并购为主业,更关注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现金流。
一村资本教育项目投资逻辑也遵循中后期基金的特性:一是关注现金流,关注企业健康成长;二是研究驱动,主动挖掘优质项目;三是深度参与到企业,做好投后。就具体赛道而言,更偏低幼和素质教育。基于此,刘晶对教育项目出手审慎,披露的仅有易贝乐和秦汉胡同。
在刘晶看来,一村资本更希望投具有穿透经济周期和或者其他产业周期潜力的公司,教育尤其是这样,要偏中长期去看待。
“在线”只是教育中的一环,与“线下”结合或是最终归宿
2013年正好是在线教育创业大潮。这一年,猿辅导、学霸君成立不到一年,VIPKID、作业帮刚刚推出,掌门1对1全面转型线上,还有包括梯子网这样的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一时间,在线教育成为最火爆的行业。
这时候的刘晶正在奔波于昂立教育申请借壳上市的合规、财务、评估等种种事情上,经历了“蜕了一层皮”的过程,刘晶看到了教育行业的机会所在,也看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昂立教育借壳成功,为教育培训公司进入A股打开了新的路径,对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资本对教育十分看好,刘晶也信心十足,但他当时的心态仅仅是停留在帮着教育公司上市的阶段,没有进一步对教育培训行业进行系统的思考,也没有去考虑在线教育的机会。
昂立教育成功上市之后,刘晶仍然在投资并购领域操作大型并购案,但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教育项目。2015年加入一村资本后,刘晶操盘了世纪华通收购点点互动、盛大游戏,主导一村资本入股少儿英语项目易贝乐。
这两年,尤其是在易贝乐的重度投后过程中,刘晶对教育的思考迭代更快速了一些,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理解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晶逐渐意识到,教育培训企业符合证监会要求的并不多,因此,真正能到A股上市的教育企业是极少数。他越来越体会到,即使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行业的核心从未改变,依然是师训、教管和教研。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晶认为,需要把教育看成一个中长期的事情,而不是短期的,而且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培训企业不一定要做成轻的互联网产品,“线上+线下”结合将是最终归宿。
作为一名80后投资人,刘晶本信奉互联网的力量,是在线模式的忠实支持者,“线上确实弥补了线下很多短板,比如地域性,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等”。但是三年来,刘晶对在线教育“看得多,投得少”。
刘晶分析,从教育本质而言,教育其实是一个很“重”的场景,不像很多互联网服务可以越做越轻,现在很多在线教育公司希望用互联网把教育做轻,这是一个矛盾点。互联网最终目的是给人带来更便利更优质和更便宜的服务,但是如何通过互联网与重服务或者是重付费的产品和服务相结合,这是在线教育企业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导致其商业模式很难产生盈利。
刘晶继续解释,“在线教育企业通过轻的模式将用户吸引来之后,与线下相比,目前其转化和粘性并不高;而且现在平台的差别也不是特别明显,很多家长还是价格驱动型的,看到价格波动就会去别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价格战,这些都是矛盾。此外,‘三个月收费’的标准对在线教育企业是不利影响,一些在线教育企业现金收入或进一步吃紧。”
可以说,在现阶段,在线教育企业普遍获客成本高,留存数据也不够漂亮。刘晶总结:“从本质而言,第一,在线教育可能只是‘教、练、评、测’中的其中一环,只是辅助,很难独立生存;第二,在线教育正处于一个流量成本很贵的时代,而教育公司的ROI(投资回报率)的周期很长,短期很难看到回报,但对在线教育而言流量仍需要投入,因此,这是一个矛盾点。”
可以说,在线教育的长板和短板都是显而易见的。反观线下,其用户粘性更强,LTV((life time value,即用户终生价值)会更大,最关键是有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刘晶认为,最终的归宿是线上和线下结合。
真正“帮得上”,做重投后
在当下,对于一村资本来说,怎么赋能教育,帮被投企业打开思路是投后工作重点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