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8-23 13:29 的文章

学习时报|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潜在主导能力的朝阳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形成我国主导、影响全球的国际性中医药产业和文化体系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棋眼”。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最具潜在主导能力且掌握主体资源的朝阳产业,全球刚性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形成、不断扩大,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一,中医药凝聚了我国人民数千年探索积累,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其二,中医药“走出去”可以促进中西医交流,弥补西医不足,推动世界医学发展;还能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调整国内医药产业结构,促进传承与创新。其三,中医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助于坚定和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为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方式。为了推进中医药顺利“走出去”,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尽快出台中医药“走出去”整体战略。形成整体战略是推进中医药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当前政府规划有的过于宏观,有的仅限于具体领域,均不能代替中医药“走出去”整体战略的重要地位。整体战略缺失深刻制约了“走出去”的“排兵布阵”和整全发力效应。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加快制订“两阶段”整体战略。近期“十四五”(2021—2025)的战略目标是两个核心——市场准入和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为“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远期十年(2026—2035)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我国主导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和中医药文化体系。

  强力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医药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标准化难度大、很敏感。中医药独具特色,各国历史文化千差万别,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举步维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三大国际组织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转化为国际贸易的实用标准任重道远。中医药标准化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中医药标准化,二是国际中医药标准化。其中,国内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是中医药顺利“走出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国内这一产业尚存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中药生产管理不严和中药质量下降、中医学科发展不足和中医传承的混乱与低效、中西医结合面临的诸多障碍、反中医思潮的时而泛滥等。未来应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首先,推动国内标准化,既关注标准制订,更关注标准运用。联合其他学科共同制定临床指南和共识,提升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医的质量与影响力。其次,促进国际标准化,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中医药标准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体制,鼓励和要求我国企业严格按照中医药国际标准运行,发挥示范作用。

  加强中药形制创新研究。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中药已形成了水煎火熬的方剂汤药固定形制。汤药见效好且快,但因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医药类型的本质需要,难以走出国门。伴随现代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未来应设置符合现代人生活特点的中药形制,实现中药的传承与创新。第一,鼓励学术界探索质形一致、效观一致的中药形制创新,如精准煮散饮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第二,鼓励国内中药厂学习西药制作和表现形式,组织设计力量进行大规模形制创新,以达到便于检测、携带、服用和效果稳定的目标。第三,传统方剂汤药自有其优胜之处,要通过宣传等方法使国际患者循序渐进地接受,促进中药形制国际化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

  加快解决中医药准入问题。中医药准入主要面临四方面限制。一是进口政策,绝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同类产业制定了较严格的进口政策。二是行业标准,各国运用技术手段严格检查和控制中医药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指标。三是技术标准,中医药面临各国行业协会的管理、排斥和歧视性条款。四是专利保护,中医药的部分资源已被国外一些力量抢注专利。这些准入限制已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障碍。我国解决中医药准入问题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不同国家的规定,分药品、分企业获得合法售卖经营权。第二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中匈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等协定已阐明中医药合作内容,应采取措施推动签字国落实相关协议。第三步,在已签订合作框架的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较大规模中医药谈判,分国别解决准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