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8月20日,记者在国家公园论坛现场见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周欢水,对于长期从事森林、湿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保护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他来说,国家公园论坛的召开不仅让他分享了自己在生态研究方面的学术理论与做法,而且也让他学习了许多国内外不同的经验。
周欢水告诉记者,青藏高原是三江源的发源地,是世界第三极,在全球有着特殊的生态地位,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基因。青海“中华水塔”的作用非常明显,每天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水,惠及六个国家,从加强青海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角度来说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青海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能感觉到省委、省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到目前,青海保护地面积占省国土面积比例高达36%以上,全国是18%,世界上能达到12-13%,这是很科学的指标,能够看出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自然遗产保护率是非常高的。作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省,要拿出示范,为了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全面铺开,青海的工作在今年就要开始,先行先试,走在前头,而且水平还要高,这意味着给全国总结青海的经验和方案,对我们这些研究者来说也是一种重大的责任。
长期的野外实地研究工作让周欢水感受到生态保护观念对人们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还记得我们在高原做研究的时候,团队里不仅有我这样半百的老人,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长达两个月野外研究的时间里,所有人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没日没夜地加班,把各个行业的数据、各个保护地的情况调查回来,进行汇总分析,这里面不乏有年轻的女同志,没有一个人退缩,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态保护事业的热爱和敬业,同时,这一行业也是对每一个年轻人业务、政治素养、生活上的历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未来发展、国家生态未来发展的明确指示和规划,我们要跟紧步伐,加倍努力,实实在在的去贯彻,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青海有着辽阔的疆域,能够大面积保护,将来青海的生态好了,会辐射全国,以草定畜更加合理,也会保留放牧文化,在生态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上实现双赢。青海国家公园的建设会对全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带领的作用。能参加这次国家论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能从中总结许多发展模式出来,包括规划模式,制度模式,法律体系的建设等等,丰富了我们的经验,也为国家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好建议。”周欢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