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8-21 01:12 的文章

城乡垃圾分类新时尚的“金东方案”

a59b16e1-e89d-48e3-ba7f-3dda00FFb84d

【开栏的话】

6月4日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和美婺江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四个月左右,采访团队把“壮丽70年·和美婺江行”主题采访活动与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结合起来,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三服务”活动,用扎实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八婺大地,用理性的思辨思考社会变迁,用优秀的作品感染读者受众,一步一个脚印去挖掘好故事、倾听好声音,深刻反映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八婺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源,积极运用全媒体手段,创新报道内容和呈现方式,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好新闻,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金华新闻网8月20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孙建成  陈玉杰  楼盼  潘逸  报道组  徐盼/文  时宽兵/摄

双尖巍峨、积道俊秀,义乌江、武义江像两条巨龙,在金东大地上奔流不息,孕育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金东人,提出一个又一个办好“关键小事”的“金东方案”。

30a188e7-5f0d-DOd3-adb1-cfbfc1a84498_batchwm

2014年,金东区在农村掀起垃圾分类革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两次四分”模式走红全国,曾七上央视新闻,入选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去年5月以来,金东以农村垃圾分类再提升、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为目标,试点城市垃圾分类,逐步探索形成“两定四分”模式,并在集镇提升上做文章,走出一条“以乡带城、以城促乡”城乡全覆盖的垃圾分类新路子。

农村突围:

“二次四分”领跑全国

时针回拨到5年前,彼时金华市本级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900吨,其中540吨来自农村,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按市区垃圾填埋场的库容静态推算,不到6年将饱和。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2014年5月,金华市下决心以农村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金东区澧浦镇成为试点乡镇。

2014年6月,澧浦镇接过任务书,在后余、横路塘、东张三个村试点。“当时很多村民认为,农村本来就脏一些,垃圾分类就是空唠唠。”时任澧浦镇党委副书记王瑞良说。怎样让群众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分类呢?智慧在民间。一次座谈中,一位老人说:“以前我们在房前屋后挖一个坑,把那些会烂的垃圾丢进坑里,过一段时间就变成了有机肥……”

c0d3156a-c086-411a-950b-b1b608f54d0d_batchwm

“会烂的,变肥料;好卖的,变钞票”,“二次四分”源于生活,源于百姓,易学易记易分,能有效破解垃圾怎么分类的难题。经集体讨论,金东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实践中,该模式“财政可承受、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金东的创举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2016年住建部在金华召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会后专门发文向全国推广“金华经验”,“二次四分”模式被列入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2018年4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法规约束和保障。

如今,“两次四分”在金东农村已深入人心。在江东镇六角塘村,每家每户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村两委还想出不少金点子: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村干部领着党员带头干,每名党员再联系负责六七户人家;设立荣辱榜,每月各评3家先进和落后,上墙公示

村里一名老奶奶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以前儿子带孙女回来探望我和老伴,因为村里环境差,他们吃一顿饭就走,从不过夜。现在他们每周末都带孙女回来住,这种幸福千金也买不来!”

在六角塘村村口,有一座白色建筑——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馆内艺术品都由废弃物组合而成。镇馆之宝“垃圾分类沙盘”曾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