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平潭电子信息产业走出特色路
得益于实验区企业所得税、总部经济、园区发展等系列政策,电子信息产业迅速集聚——
从无到有,走出岚岛特色产业路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王凤山林霞)在平潭,电子信息制造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实验区又一重要新兴产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区注册的各类电子信息产业企业800余家,宸鸿科技、纳仕达电子、创新电子等众多研发制造类项目已落地运营。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此,平潭发挥“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叠加优势,逐步形成多层次产业体系,从零起步,走出一条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店小二”式服务提振企业信心
福建物易通物流有限公司是武汉物易云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平潭设立的子公司,依托核心产品“司机宝”平台可将全国优质煤炭货源信息及运力信息汇聚平潭,开创了互联网化的“供应链技术物流服务金融场景”新生态。
“2小时领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公司从场地租赁到装修完成只用18天,平潭税务部门开设重点企业服务专窗,单项业务的办理时长平均5分钟。”武汉物易云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龚晓斌说,这种速度在很多地方不可想象。
政府有温度,企业也有了速度。
福建物易通物流有限公司5月在平潭投运,当月完成营业收入1.2亿元,纳税总额1100多万元。6月,公司又将一笔3亿多元的业务迁移到平潭,纳税总额突破2800万元。“政府对产业互联网的认知非常到位,拥有高效率的工作作风;落地过程中,各办事机构在法规政策允许之下勇于创新突破。”龚晓斌这样评价平潭的干事创业氛围。
目前,该公司已陆续将旗下成熟的遍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区域的煤炭无车承运板块业务整体落地平潭,预计全年营业收入40亿元~60亿元,纳税总额3.6亿元~5.4亿元,且每年的营业收入将以10%~20%的比例持续增长。
企业发展的信心,源于实验区“店小二”式服务。近年来,平潭建立实验区管委会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针对重点企业存在的问题,一企一策、专项协调。同时,实验区经发局、金融办定期组织产融合作对接会,协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等。
如此一来,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迅速在岚集聚,业务涵盖大数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金融平台服务等类型。“产业发展总体呈增长趋势,仅去年,平潭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虹吸效应凸显
平潭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吸金”,还得益于平潭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若干暂行规定》《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件,为企业落地、融资服务、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优惠政策为我们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研发新产品带来新机遇。”在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世平说,去年公司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479.43万元、高新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268.61万元,同时,企业还享受到增值税税率下调、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等税收优惠。
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感应垃圾桶于一体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入驻平潭,发展信心越来越足。今年,纳仕达还在平潭拍下一块约6.8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用于打造智能感应设备生产基地。
据悉,目前许多电子信息类企业选择集中入驻在台湾创业园、商务营运中心等区域,平潭还启动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示范区、码族部落等园区,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要素。建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示范区,占地3.86万平方米,力争年底完成竣工验收。码族部落——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园区,有意以数字创新为纽带,促进两岸高新产业与人才的融合发展。根据规划,将重点建设海洋产业集群,以两岸芯片产业为主,引入医疗数据中心,建设数字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等。
平潭高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潭将围绕高端、高新、新兴的产业定位,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和高科技、高产出、高质量,着力实施“产业”战略,走“专、精、特”发展之路。
“电子信息”,市场越做越大
平潭还努力促进闽台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