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8-03 17:01 的文章
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大会厦门举行
11月17日,由集美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主办的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2018产业(应用)大会在厦门集美举行。本次大会聚焦数字技术助力文化创新之路,探讨5G技术下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同时为推动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化,厦门华邮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筹)正式挂牌成立。
国际标准群建立,中国数字文化建立优势
2017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621)。此标准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相关企业及北京邮电大学等研发机构开展的手机动漫标准,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2018年7月,在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第16研究组(SG16)全体会议上,由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单位提出的“文物/艺术品增强现实呈现技术需求及应用框架”、“民族服饰数字化需求及元数据”两个标准(项目编号F.ARMS和F. DEC-RM)的制订工作获准立项启动,标志着国际标准群正式起航。
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宋奇慧女士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也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数字文化高度发展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动力,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动漫产品已经成为人群主要的文化消费,特别是青年的主要消费途径。我们国家手移动动漫发展迅速,T.621标准也使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
为此,本次“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应用)大会”旨在5G商用来临前,进一步吸纳产业链优秀企业和海内外机构参与国际标准产业联盟,定期总结和探讨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推广应用大计及我国数字文化标准产业化的战略发展之路。随着新的数字文化国际标准制订工作获准启动,由我国主导的数字文化国际标准群初见形态。
数字技术助力重塑博物馆之美
当前,我国数字文化高度发展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动力,2017年用户规模达到3.1亿。面对数字文化国际标准前沿态势,如何定义数字技术之于传统文化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成为与会嘉宾热烈讨论的话题。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介绍,数字技术的进步是当今博物馆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文化价值,以中国为例,2016年全国各类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三万多,参观的人数超过了9亿人次,其中就有不少观众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数字化体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话模式、互动体验、数据存储等诸多方面。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则介绍了咪咕与湖南省博物馆联手打造的超级连接博物馆。整合博物馆内容与服务资源,开展一站式博物馆会员服务,为亿万网民提供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在线上服务区,运用移动互联网、VR、AR、5G、AI等新媒体技术,用户利用手机就可以零距离欣赏国宝,虚拟参观博物馆内容和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或VR视频,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用户体验更加沉浸式、互动化。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身体感受,“穿越到”古代遗址和生活场景,同时在现实中进行社交互动。新奇场景和文物体验,让古老的文物变得生动起来。
陈叙良说道:“目前我国的博物馆观众已经超过每年十亿人次,还在保持高速的增长,95后、00后这一年轻的受众群体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观众主力,当下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促进VR、AR等技术大规模的应用,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博物馆需要探索新方法,以更好的服务网络时代的新公众。发挥博物馆在公众与文化、历史、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超级连接作用。”
“今年以来,咪咕公司主要聚焦T.621国际标准在文博及硬件方面的应用。”咪咕公司董事长刘昕表示,“体验是用户不变的追求,而体验的本质是文化,体验也是文化最好的载体。因此,我们将咪咕公司的愿景确定为‘创新文化全场景沉浸体验生态的技术公司’,我们致力于通过科技+技术拓展场景,为用户开启下一代沉浸式体验(NGIE)。”咪咕公司与民族文化馆、陕西博物馆等合作,与央视共同打造的《国宝大会》项目,依托标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标准结合AR技术,将珍贵文物转化为虚拟数字内容,并无缝整合到真实场景中。
作者: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