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率先发布5G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到2019年底这些重点区域覆盖5G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7日讯(蒲振韬 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
武侯区5G目标大数据
网络覆盖——
到2019年底,完成1000个5G基站建设,实现“四大历史文化风貌片区”、西部电商云谷、磨子桥新经济街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区域5G覆盖;
到2021年,完成5000个5G基站建设,实现全区域5G覆盖。
产业融合——
到2020年,引入5G领域新经济500强企业不少于1家,打造5G产业融合应用示范点不少于10个,实现5G和主导产业基本融合;
到2021年,引进5G领域新经济500强企业不少于3家,培育5G产业链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10家以上、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全区5G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7月17日,成都市武侯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武侯区5G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为全市率先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的区(市)县。
今年是全球5G元年,日前工信部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武侯区发展5G产业可谓恰逢其时。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5G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会对生产、生活、消费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率先出台《方案》旨在以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辖区产业与5G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武侯区将立足主导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围绕“5大融合发展方向”,重点实施“八大工程”,探索5G在各垂直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5G+”生态体系。到2021年,武侯区将完成5000个5G基站建设,全区5G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成为成都市5G应用示范区和西部地区5G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五大方向 突出5G与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
“融合”是武侯区拟定《方案》的关键词。“《成都市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心城区主要布局面向5G的示范应用,打造5G应用基地。我区在编制方案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布局,以5G的示范应用、5G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重点。”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武侯区具有5G产业应用发展相关企业约2万家,对5G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具有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是单独的产业,将渗透到生活、消费和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5G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5G的重点。“我区主导产业、资源环境也更适合5G的示范应用,所以在拟定方案时,强调突出5G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金融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商贸业是武侯区确立的主导产业,其未来的发展都与5G技术的应用发展密不可分。2018年,武侯区文创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已成为成都打造西部文创中心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主战场;华西坝大健康(金融)产业功能区已吸引众多医疗企业入驻,为5G+智慧医疗的发展创造条件;武侯区电子商务产业市场主体在量和质两方面领跑四川,为5G在消费市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要素保障。与此同时,武侯区正围绕“环川大知识城”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将科研创新成果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极力促进5G技术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革新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武侯区确定了以5G+文创、5G+大健康、5G+消费、5G+智慧城市、5G+新兴技术为融合发展的5大方向。
八大工程 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应用场景
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等特性的5G,不但会改变普通人的移动互联生活,而且会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从而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换道超车”带来新机遇、释放新动能,武侯区在《方案》中重点布局“八大工程”,构建产业、生活、消费等特色5G应用场景。
5G网络视听工程是“八大工程”之一,武侯区将依托“锦里、华西坝、音乐坊、望江坊”等重大项目建设,利用5G+超高清视频、5G+VR/AR等技术,为音乐展演、文化展播、创意设计等领域提供实时沉浸式互动体验。
大健康与金融是武侯区的主导产业,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实现“5G+”?《方案》分别提出了5G大健康工程与5G智慧金融工程。其中,在大健康方面,武侯区将利用5G技术实现健康数据伴随式采集、传输,提升数据分析应用效率,实现远程诊疗,远程手术等服务,打造5G智慧医疗试点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医疗健康服务;在金融方面,武侯区将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试点5G应用,探索5G智慧银行、虚拟银行、区块链联合征信、商品交易所动产质押、AI金融等系列解决方案。
根据《方案》,武侯区还将重点实施5G智慧旅游、5G智慧消费、5G智慧治理、5G智慧教育及5G智慧园区等工程。
六项举措 加快推进5G与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