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7-17 09:49 的文章

漳州市出台《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最大限度释放动能 加快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日前,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审议通过了《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并于近日印发。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提升创新能力、构筑创业高地、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实用的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能。

  打破“产学研用”瓶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国家、省实验室“预备队”。争取建成一批国家、省级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加快推进一批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产业共建,打造山海协作创新平台。培育、发展一批省内领先的信息消费、家庭服务、健康医疗等细分领域平台。

  打造技术创新生态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和支持产、学、研、资、介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支持,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企业群。加大科创板上市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后备企业。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措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合作,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构建技术经理(经纪)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支持发展科技“猎头”机构,鼓励其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研发平台、转化科研成果、引进高端人才团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目录。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以“松绑”“放活”为导向,赋予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每年有1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每年选认20名台籍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科技特派员选认向市外人才延伸,科技特派员向团队延伸。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俊雄:

  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中心,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用好用足政策激励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培育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在“4+4”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大力推进石化、食品、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再上新台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创新平台方面,提升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强化项目带动。组织实施具有重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对行业带动作用大的创新项目,促进技术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黄瑞国:

  我们要深刻理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策部署,持续将“抓作风比营商环境”纳入全市“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大力推进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要加快推进平和县、南靖县、古雷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要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年底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要全面实施国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禁止排斥、限制和歧视民间资本行为。

  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