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7-15 09:51 的文章

安吉一企业废水里淘金 三吨污水“产出”八项发

  垃圾堆下,恶臭扑鼻的污水,通过地下一根污水管流入一墙之隔的长方形生化物化池后,如魔术师变魔术一样,流出时变成了鱼翔见底的清水。若不是在天子湖镇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国内首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产生的神奇效果。

  看似普通的一个生化物化池,其实工艺并不简单:污水入池后经格栅池将残渣阻隔,进入隔油池除去浮油,然后通过厌氧、兼氧和好氧池对渗滤液作生化处理,之后再进入简易物化处理,污水在池内进行生化物化反应,每天3吨污水入池,出水口便会溢出等量的3吨污水出池,如此循环往复。经检测,污水入池前的化学需氧量高达2.7万–-3.2万毫克/升,而出水时只有80–-200毫克/升。整套系统一年的运维成本不到1万元。

  谁也没有想到,为了把腐朽变成神奇,安吉一家企业因此获得了八项发明专利。

  自2008年起,我县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过程中,对农村垃圾采取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最后统一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处理模式。但在乡镇垃圾中转过程中,各乡镇堆放垃圾时发现,由于垃圾本身的含水量和自然发酵,不时渗漏出一股人闻了就会呕吐的污水。天子湖镇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的王天平说,每天各村收集的垃圾约20吨左右,由此产生的臭水每天3吨左右,这种臭水学术上称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影响地表水质量,还会危及地下水安全。而为防止垃圾中转出现外溢和便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提高燃烧热值,在装车前都要通过机器将垃圾压紧压实,流出的臭水更多。

  如何防止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对环境保护特别严格的安吉人,遇到垃圾渗滤液这个一直是水处理行业公认的难题。如直接纳管排污,这种臭水浓度高,远超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此时,位于“两山”创客小镇的浙江金环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17年引进博士团队首先在天子湖镇科技攻关。

  要治理这种污水,首先要根据污水成份对症下药,博士团队经过一年多努力,研发出一种治理不同污染程度污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只需一次注入5升菌剂,菌剂就自然与污水合成分解代谢,生生不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了这一核心技术,将污水放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处置又是一个难题,知难而进的博士团队,又研发出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两项成果又同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实施去污过程中,污水中污泥容易流失,而污泥一旦流失,将导致微生物总量不够,从而难以达到生化处理效果,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装置又应运而生,两项成果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沼气,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博士团队继续攻关,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资源化处理回用方法、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资源化处理回用装置、一种同步处理垃圾渗滤液并产电的方法三项成果诞生,三项发明专利又实至名归。

  目前,这八项发明专利包裹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正在转化为产品,企业在废水里也淘足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