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技飞行”天空中的表演艺术(二)
现在的特技飞行表演主要出现在航展、军事演习、重大节日等活动中,分为单机表演和多机编队表演,多机表演有双机、四机、五机、六机、八机、九机编队表演。特技动作按难度分为简单特技、复杂特技和高级特技。各种特技动作完成主要取决于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往往只有高性能的飞机可以做出高难度的动作。通常表演中有:低空或超低空高速通过,低空则表演各种翻滚、筋斗、转弯等特技动作,其飞行轨迹以各种彩烟方式精彩展现。
至于特技飞行表演风格,世界各国各具特色。总体而言,西欧国家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主要与他们选用的飞机性能有关,他们选用的是教练机,而美、俄等国选用的是现役战机。教练机与战机的性能无法相比,自然飞行技术的难度就不会很高。因此西欧国家的飞行特技表演风格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力,表演的可观性反而更强,其他国家的特技表演则注重高难实战技巧的表演,两类特技表演明显不同。西欧特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使观众在感叹飞行员超凡勇气的同时,能获得难忘的艺术享受。
世界各国的飞行表演队有国家飞行表演队(各国军方的),也有民间飞行表演队。除世界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国家飞行表演队外,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拥有国家军方的特技飞行表演队。虽然德国科技发达,但德国没有国家飞行表演队,只有民间特技飞行表演队,其原因是二战停战时对他的约束。
特技飞行表演,无论是重视艺术表现的,还是重视高难实战技巧的,他们的基础特技动作完全是类似的,只不过是组合变化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有别而已。这些特技飞行动作全部来源于一战和二战的残酷空中实战,表面美丽、炫酷、刺激的空中表演依然再现着战士的勇猛、智慧、和血性,因此,这也是特技飞行表演为何一直充满危险的关键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特技飞行历史始自一战,值得一提的是两名德国飞行员,奥斯华·布尔克和马克斯·殷麦曼。布尔克被公认为“空战之父”,他创造了很多飞行战术,大部分飞行动作就是特技飞行,使得德军飞行员在一战中占尽优势。殷麦曼的空中游击战术,经常出其不意攻击对手,然后,以高超的特技飞行顺利脱身。在一战中后期的1917年,特技飞行训练被正式纳入了飞行军事训练中。一战结束后,闲来无事的飞行员们对特技飞行越发感兴趣,1927年,居然在苏黎世举办了首场国际特技飞行比赛。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机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战机在速度、爬升高度、机动性诸多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特技飞行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至今,大部分基础特技飞行动作全产生在二战的战火中。
普通观众在观看特技飞行表演时往往只在看热闹,其实,特技飞行表演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我们抓住飞机轨迹的变化就容易看明白了。飞机特技动作就是围绕三个方向轴的飞行:滚动轴、俯仰轴、偏航轴。主要基础特技动作有:直线、转弯、滚动、螺旋、斤斗、S形和8字形等,而这些基础动作可以组合在一起千变万化,形成令人目不暇接的特技飞行动作。如俄罗斯飞行员飞出的“涅斯捷罗夫筋斗”,法国飞行员飞出的阿波罗横滚、旋转木马等。这些经典动作都是以最先飞出这些动作的飞行员命名的,我们先认识下8种基本动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