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股份“踩雷”增至127亿 “一篮子”都是新时代信托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潘玉蓉
在上交所的问询函催促之下,西水股份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的新进展。
8月11日,西水股份以跌停价开盘,盘中虽然大部分时间处于打开跌停的状态,但尾盘仍封住跌停直至收盘。西水股份股价大跳水,显然与其踩雷大量信托产品难逃干系。
西水股份披露,子公司天安财险认购的信托产品全部来自新时代信托,截至今年6月末,账面价值296.2亿元,其中共有11笔信托产品逾期,合计126.5亿元。 经过初步核实,这些信托产品存在重大减值迹象。
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调查,新时代信托蓝海计划相关产品,存在用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认购信托公司产品,再用于明天系其他公司自融的嫌疑,信托公司可能充当了“暗度陈仓”的通道。
对于天安财险而言,2019年因变卖投资资产导致资产规模大幅收缩,2020年需兑付的理财金额为16.44亿元,较2019年同期兑付压力大幅减小,但最艰难时期是否已经过去,尚不可知。
逾期产品增至127亿
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西水股份旗下天安财险投资信托产品的逾期金额几乎翻倍。
据了解,西水股份作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保险、贸易、投资管理等业务,西水股份的大部分资产都投资于金融资产。8月11日,西水股份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披露,截至6月30日账面价值调整为296.2亿元,其中本金284.44亿元,应计利息11.76亿元,全部都是新时代信托产品。
截至8月11日,天安财险持有新时代信托发行的“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共有11笔信托产品到期且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合计金额12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西水股份7月20日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逾期的信托产品合计投资本金为60.4亿元。
这也意味着,西水股份通过天安财险持有新时代信托逾期产品从6月末的60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26.5亿元。同时,经初步核实,这些逾期信托产品存在重大减值迹象,天安财险正与新时代信托进行沟通协商,并进行减值测试。
西水股份解释,今年6月,天安财险购买的新时代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部分到期后,新时代信托积极与天安财险商谈进行展期,并且双方已经启动办理展期合同的相关手续。因办理过程细节复杂,节奏较慢,天安财险公司认为展期合同签署后即视为业务正常,不构成逾期,因此在展期过程中没有按照构成信托产品违约处理。
而在7月17日,当西水股份看到天安财险以及新时代信托同时被银保监会接管公告后,判断双方已无法签署展期合同,于是在发布接管公告的同时披露了信托产品逾期的公告。
“清一色”新时代信托
作为投资控股型公司,天安财险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金融资产。
西水股份披露,经自查,2019年报告期末持有金融投资资产(含信托产品)合计486.35亿元,其中天安财险的金融投资资产为461.49亿元,包括集合信托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银行理财、未上市企业股权等。其中,信托产品为278.99亿元,占整个金融投资资产的57.36%。
在行业内,为防范理财风险,上市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购买信托产品或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会寻找多家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分别购买多只信托产品。
然而,天安财险选择了“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截至6月30日持有信托产品账面价值296.2亿元,其中本金284.44亿元,应计利息11.76亿元,这些产品全部为新时代信托产品。
最终,天安财险购买的信托产品中,新时代信托蓝海计划1109号、1308号、1273号、1291号等11只信托产品出现逾期,逾期金额达到126.5亿元。
然而,数百亿的信托计划又都投向了哪里?西水股份表示,天安财险所持新时代信托产品均是新时代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底层资产为非上市权益类资产,每一个信托产品对应的都有股权质押等担保增信措施。不过,从初步核查情况看,底层资产的担保物可能存在担保不足情况,其担保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核实。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回复函披露的11只新时代蓝海信托计划产品名称在市场上鲜有踪迹,看不到公开募集信息,但是此前新时代信托蓝海计划多只产品已经曝出有自融的嫌疑。
以新时代信托发行的“蓝海90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该产品发行于2017年3月,规模约7600万元,信托资金用于包头广通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头广通达”),而包头广通达大股东包头市实创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包头实创经济”)则用包商银行427.2万股股权质押给新时代信托,保管人为包商银行包头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