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测评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全国中职教育满意度调查。本轮调查按照“精准梳理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的原则展开,并在区域范围、对象群体、调研方式、分析技术、结论生成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调查总体情况
1.调查工作过程
第二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及测评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及筹备阶段(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第二阶段是调查实施与测评阶段(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此轮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308个地级市、630所中职学校以及19大行业的用人单位,建立了600余人的全国调研员团队。同2016年第一轮调查相比,此次调查新增了中职校长调查,优化了测评模型,丰富了调查内容,提高了抽样准确性。
2.调查样本情况
调查共回收学生问卷61474份,其中有效问卷49626份,有效率80.73%;教师问卷9637份,有效问卷8607份,有效率89.31%;校长问卷1658份,有效问卷1577份,有效率95.11%。针对中职毕业生用人单位,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雇主问卷20000余份,共回收问卷1325份,其中有效问卷1319份,有效率99.55%。
3.调查对象群体状况
学生群体。乡镇和农村户籍的占59.33%,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占59.04%;70.00%左右的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46.64%的学生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读书,升学意愿较为强烈。从学生所学专业类别来看,所占比例最大的前5个专业分别是信息技术类(22.79%)、财经商贸类(12.95%)、教育类(12.69%)、加工制造类(10.42%)和交通运输类(8.94%)。
教师群体。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23%,40岁以下的占63.70%,拥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占55.80%,其中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占6.67%,从企业调入学校任教的占4.98%。
校长群体。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6.57%,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4.83%。在干部来源渠道上,从本校内部提拔的校长占50.54%。
雇主群体。有72.80%为民营企业,71.80%的用人单位将中职毕业生定岗在操作、销售和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90.00%以上的企业将中职毕业生的转正工资定在5000元以下。
4.调查问卷内容
学生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入学前对中职教育的期望,就读期间对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教育公平和教育收获的感受,以及对接受中职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教师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教师进入中职学校从教前对工作的期望,担任中职教师过程中对学校管理、政府保障方面的感受,以及对从事中职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度。校长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校长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满意度包括工作绩效、个体成就与胜任感以及工作负担适度感,外部满意度包括政府支持以及办学环境。雇主调查问卷主要调查用人单位招聘前对中职毕业生的期望、雇用过程中对中职毕业生工作质量的感受以及对雇用中职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二、中职教育满意度测评结果
调查中,我们将满意度得分区间0—16.67分为“非常不满意”,16.68—33.33分为“基本不满意”,33.34—50.00分为“比较不满意”,50.01—66.67分为“基本满意”,66.68—83.33分为“比较满意”,88.34—100.00分为“非常满意”。与此同时,调查中的教育相对获得感是指总体就学满意度与教育期望得分的差值,亚群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或指标对某一特定人群再进一步细分形成的子群体。
1.学生就学满意度和雇主用工满意度提升明显
2019年,中职学生就学满意度得分为71.81分,与2016年第一轮满意度调查结果相比,提高了5.36分,从“基本满意”提高到“比较满意”水平;学生的教育相对获得感从2016年的-0.66分提高到3.95分,提高了4.61分;行业、企业举办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就学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普遍高于其他中职学校。雇主用工满意度得分为62.78分,提高了9.36分。
2.教师从业和校长办学满意度均为“基本满意”
2019年,中职教师从业满意度得分为58.52分,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3.91分,总体满意度高于职业期望,差值为2.97分。校长办学满意度得分为60.65分,校长总体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各维度得分自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梯度下降。
3.中职教育呈现期望低、满意度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