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向好 增长动力恢复
秦皇岛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
经济平稳向好 增长动力恢复
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04.32亿元,同比下降0.9%,比一季度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86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65亿元,同比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4个和6.2个百分点。
河北日报讯(记者孙也达)近日,秦皇岛市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04.32亿元,同比下降0.9%,虽处于下降区间,但比一季度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4.4%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5%,比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设区市中居第2位,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该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科学防疫的同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满工达产,坚定扩大市场内需,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一系列政策效果在二季度开始显现,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积极变化不断累积,上半年实现总体经济的稳步复苏。
该市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86亿元,同比增长2.0%,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速0.1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
工业生产方面,该市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结构优效益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此外,1月至5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6.86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长率居全省第1位。
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该市服务行业。上半年,该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3.4%,但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8个百分点。在27个服务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6%。
财政收入方面,该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65亿元,同比增长6%,比1月至5月提高了5.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4.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44亿元,增长1.5%。
上半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75.88亿元,增长7.8%,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和第4位。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3.3%,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4.5%)回落1.2个百分点,涨幅与全省持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秦皇岛市1—2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第一时间研判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时间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3月份全市经济实现强劲回升。
进入二季度,一系列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逐步显现。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4%,扭转了一季度下降的局面,实现正增长。从生产领域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3.6%转为二季度增长8.9%,从3月份恢复性增长0.4%开始,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从消费领域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一季度下降18.2%转为二季度增长1.3%,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下降0.1%转为增长5.3%,重点领域投资总体向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
目前,全市经济增长动力正在恢复。从工业看,先进制造业强势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高出规上工业增速3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44.4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高技术服务业快速恢复。1—5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虽仍处于下降区间,但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4.7个和28个百分点。从新注册市场主体看,大众创业热情恢复。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1723家,其中个体户15166家,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94.2%和93.3%;6月份,新增5386家,同比增长32.2%,环比增长23.1%。
同时,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改善。在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下,相比年初,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改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5.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劳动就业稳步增加。6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9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6.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4个和6.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形势有所好转。全市财政总收入由一季度下降13.8%收窄至上半年下降6.6%,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下降1.5%转为增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