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12 03:58 的文章

3位院长5位教授21名博士13家企业代表聚议 高新区要打造“中国粮谷”

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郑州高新区粮食产后管理行业优势,8月6日下午,郑州高新区枫杨园区运营中心召开2020年度第七期“链合绽放”暨“三送一强”活动。

枫杨园区召开2020年度第七期“链合绽放”暨“三送一强”活动


枫杨园区召开2020年度第七期“链合绽放”暨“三送一强”活动


枫杨园区召开2020年度第七期“链合绽放”暨“三送一强”活动

河南工业大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殿轩、粮油食品学院院长赵仁勇、粮食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裴少峰以及粮油学院、科技处、设计院等多个机构31名教师和博士生与现场13家企业展开交流,枫杨园区运营中心主任肖惠中、副主任孙春旺参加活动。

“河南省拥有全国近30%科技储粮配套优秀供应商,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又在高新区,粮食食品行业的顶尖学府河南工业大学及两个权威设计院——河南工业大学设计院和中粮郑州设计院均坐落于高新区枫杨园区。国内粮食产后加工产业倍速增长的时代即将到来,亟需高校和企业在产学研方面深入合作,共同促进粮食产后管理行业发展壮大。”枫杨园区运营中心主任肖惠中在致辞中介绍。

赵仁勇和王殿轩等专家为企业详细介绍了高校的研发方向、研发团队合研发成果,介绍了粮食产后管理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理念,帮助企业了解相关的科技规划、产业合作规划。随后围绕着校企交流合作这个话题,与企业展开了深入探讨。

产业科技集聚 高新区欲打造“中国粮谷”

“鉴于河南省粮食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支撑和责无旁贷的义务,河南省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应该有打造全球粮食科技高地的雄心。”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裴少峰认为。

粮食产业在河南有着先天性的资源优势,河南供给了全国10%的粮食,其中包含了25%的小麦,中国人每十碗饭中就有一碗是河南提供的,中国每消费四个馒头就有一个产自河南。“中原足、天下足”,河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稻谷、油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首先要打造河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航母群”。河南每年粮食食品储量3000万吨,但由于60%是原粮,粮食资源只能廉价出售,河南省的粮食工业加工值就这样流失了。粮食产后加工能够极大提升粮食的价值,发展粮食产后加工业,是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手段。第二是打造全国粮食科技创新的“试验田”。粮食加工应用技术推广目前还有很大的障碍,我国粮食产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粮食产后加工科技贡献率不到30%;日本粮食产后科技成果数量不如我国,转化率确达到60%。最后要汇集高校和企业力量,打造全球粮食科技高地,占领全球粮食产后科技制高点。

裴少峰认为,与武汉建设“光谷”的初始条件相比,在郑州建设“中国粮谷”,有着更为优势的支撑条件。河南尤其是高新区,已经具备了科研聚焦、人才聚集、技术引领,三个关键要素。中国粮谷将以河工大现有科创资源为核心支点,以学校和连霍高速之间的狭长的14公里为轴,布局有11个科研单位;以陇海高速以南、西南绕城高速以东3.8公里区域布局粮食科研落地系统,包括重点仪器设备、高端制造设备等,形成一圆。这“一心一轴一圆”系统布局将带动粮食产业的航母群高质量发展,形成粮食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引领全球粮食科技发展。据裴少峰介绍,“中国粮谷”建设计划有望纳入河南省科技十四五规划、郑州中心城市建设规划。

企业抛来“研发订单”,教授们表示,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目前粮食行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谓喜忧参半,喜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忧是先进技术落地难,更谈不上全面开花!”郑州鑫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海峰道出了企业的“苦水”。

河工大粮油食品学院质量与安全系主任谢岩黎深情的表示,相较于“养在深闺人未识”,高校科研人员真心希望将科研成果与行业结合起来,推动行业发展,产生社会财富,科研人员因而更有价值。高校不缺人才,高校老师与企业合作并非为了写论文,企业不缺平台,把企业的研发平台建在高校既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培育研发人员的成本,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校企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