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06 21:37 的文章

泸州龙马潭:足音铿锵 绘就脱贫攻坚新画卷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6日电 (姚艾青)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落实“四最”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2017年,龙马潭区1818户49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个省定贫困村全面退出贫困序列,全区实现整体脱贫。

第一书记夏彬翰正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向网友推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杨尚威 摄

第一书记夏彬翰正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向网友推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杨尚威 摄

  2017年6月28日,泸州市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龙马潭组第一小组组长罗伦勇一大早就和组员驱车赶到安宁街道柏杨村村委会,解决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长珍夫妇反映的住房修建面积不达标问题,现场查看,做出正面解释。

返乡人才招聘会。 姚艾青 摄

返乡人才招聘会。 姚艾青 摄

  几年时间里,罗伦勇和同伴在风雨兼程中走遍了全区,用火眼金睛查探问题,弛而不息查办案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坚决防止跑冒滴漏、雁过拔毛、优亲厚友、中饱私囊等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装上了“探照灯”,给扶贫干部戴上了“紧箍咒”,真正让国家的政策落地落实,逐步实现“扶真贫、真扶贫,不返贫”的愿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马潭区就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三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列出任务、责任、问题清单,挂图作战、以责问效。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实行“一对一、网格化、全覆盖”督查,建立脱贫攻坚“3+3”台帐,将问题和诉求统一建账编号,限时办理、逐一查核、解决销号,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特兴街道走马村果蔬大棚及新村航拍。 杨尚威 摄

特兴街道走马村果蔬大棚及新村航拍。 杨尚威 摄

  几年来,全区共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72条,立案19件,党纪政务处分6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24人。

  6月10日一大早,双加镇大冲头村贫困户王帮禄就为自家鱼塘里养的清水鱼送上了新鲜的青草。因加入了村里的养殖专合社,技术、销路都不用愁。活水生态养鱼,让一家人早早脱了贫。

  找准“穷根”,精准施策。2017年,该区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统筹发展思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7亿元,打造集水产养殖、垂钓竞技、果蔬采摘、生态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画里乡村”,大冲头村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像这样的脱贫产业园,龙马潭还有13个,覆盖14个村社,覆盖带动贫困户565户1569人。

  在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龙马潭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文化等各项帮扶也全面开花,结出硕果。

  义务教育迈向高位均衡发展阶段,累计发放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助学金2995.81万元,惠及5万余人次。医疗卫生更加精进,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远程诊疗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688户,各类公共文化设备设施相继建成,“六个全覆盖”全面实现。

  扶志扶智并举,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记得住乡愁”的龙马潭更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

  “太高兴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公交车也要来了!”2019年9月26日,龙马潭区组组通公交项目,正推进到良丰村十二组贫困户龙清芳的家门口,新开辟的1.7公里水泥路,连接城乡,即将迎来通车。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扶贫,是龙马潭区一大抓手,也是集中最大财力建强各类基础设施的举措。

  投入资金6亿元,打通断头路、硬化入村路,龙马潭区在全市率先实现89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目标。23条公交线路连接城乡,全力推进全区城乡融合,20余万群众受益。

  以“四好村”建设为标准,龙马潭区还投入8亿元民生工程资金,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风貌改造,改厨、改厕、改圈等工程同步进行。垃圾分类全域推进,智能垃圾分类在还在大冲头等村试点,垃圾箱、地埋式垃圾站、公共场所等一应俱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