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张伯礼院士: 武汉是最安全的城市,来
1月27日,大年初三
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抗疫82天
收治的病人无一转重症
自己却因为过度劳累胆囊炎发作
不得不进行手术,把“胆”留在了武汉
7月23、24日
与武汉“肝胆相照”的张伯礼院士
又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
24日下午,接诊10余位新冠肺炎治愈者后,张伯礼院士接受长江日报独家专访,并欣然受聘为长江日报“长江健康专家顾问团”顾问。
对武汉有第二故乡的感觉
武汉人卫生习惯保持得非常好
“长江日报:张院士是个重感情的人,在全国两会和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武汉抗疫经历,您曾两次流泪,现在感触还是这么深吗?
张伯礼:经过几个月在武汉的抗疫,我对武汉确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武汉人民确实是英雄的人民,武汉人民对全国的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死亡率是5.5%左右,但如果不算湖北省,全国的这个数字是0.9%左右,从这个数据你就能知道湖北武汉人民作出了多大牺牲。经过这样的生死情谊,我现在看新闻,只要看到“武汉”两个字,就特别关注,真是有种“第二故乡”的感觉。
5月22日,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张伯礼院士回忆起抗疫历程时,一度哽咽落泪。
有人问我现在的武汉怎么样,我说现在才是真实的武汉。别看车子不如疫情期间快了,但是我们就愿意过这样真实的、正常的生活。那时候冷冷清清,车是快了,但是人气没了,那是不正常的。我们当时的工作就是为了今天。这是我这次来武汉第一个觉得非常好的地方。第二我感到非常好的是,武汉市民没有因为现在逐渐恢复正常就放松了。我看到医院也好,商店也好,还有我住的宾馆也好,绝大部分人都戴着口罩,这样非常好。
“长江日报:很多专家说,武汉现在是最安全的城市,您怎么看?来武汉需要犹豫吗?
张伯礼:不需要犹豫,我这次来没有任何犹豫。如果我没记错,“武汉是最安全的城市”这句话是我在今年4月份说的。现在我依然还会这么说。但是,我们千万别因为这句话而放松了警惕。现在还没到完全摘下口罩的时候,还要坚持。
当然,大热天的在马路上,在室外人少的地方可以不戴,但是要把口罩准备好,人一旦多了,就赶紧戴起来。武汉这点做得非常好,应该坚持。
不过,我认为以后再发生疫情像武汉这种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常态防控下可能是多地散发和小规模群体暴发,类似北京新发地这样的情况。
7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阅读《长江日报》关于抗疫的相关报道,表示内容非常珍贵,要交给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史馆珍藏。
治愈者不用太焦虑
大多数人后遗症都可以康复
“长江日报: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愈后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突出吗?对于康复,您采用的是纯中医方法还是中西医结合?
张伯礼: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调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复问题。因为我们对这个病毒了解还不到半年时间,对它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完全掌握。患者的急性期愈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恢复期的都有什么表现,远期愈后到底什么样,我们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查看第一手资料来对它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
7月24日下午我看了十多个病人后,应该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原来我认为轻症治愈的人基本没有后遗症,但现在看还是有一些的。而重症病人治愈后,原来我们更关注是躯体伤害,现在看心理伤害也应该给予同样的关注。这种焦虑和不安,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此外,少数愈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还有肺、心脏、肾脏的功能等都有可能有一些需要康复,这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这个课题我们会跟踪到底。在这里也要呼吁全社会关注新冠肺炎病人的愈后康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