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3 23:11 的文章

市北公租房史上最严格排查:门槛低了,幸福多

[摘要] 截至去年底,市北共有14731户家庭住进了公租房,今年,市北区将再建政策性住房5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3000户,回迁安置居民1600户

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组成部分,一直是市北区重要的区办实事。截至去年底,市北共有14731户家庭住进了公租房,今年,市北区将再建政策性住房5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3000户,回迁安置居民1600户。近日,笔者探访了几个已经申请到或已搬入公租房的家庭,听他们讲述“圆梦市北”的幸福时刻……

市北公租房史上最严格排查:门槛低了,幸福多

住有所居:结束漂泊租房路

作为一个“因病致贫”的低保户,姜文感受到了公租房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掰指一算,她在大洋花园小区安定下来已有半年多了。结束多年租住的漂泊生活,姜文说:“现在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很满足。”

一推开姜文的家门,大窗户里投射进的阳光将整个屋子照得十分明亮。这是套一室一厅的住房,客厅和卧室都是南向,厨房在北侧,南北通透。厨房内铺着整齐的瓷砖,一体式橱柜、打火灶、吸排油烟机等都由公租房管理中心配备齐全。房子带双气,冬天暖意十足。

姜文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而且不幸身患大病,为了治疗被迫卖掉了唯一住房。房租的负担、频繁的搬家也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她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去年,在经历了摇号配租后,姜文终于如愿以偿。

“低保户月租是每平方米0.75元,一个月房租不到40元,又是按月交,大大减轻了我的压力。要是在外租个这样的房子,怎么也得两三千元。”姜文说,搬来后她感到非常有安全感,公租房管理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和照顾也让她觉得贴心,她现在活得越来越有信心:“虽然我有困难,但我不担心,这里就是我的家。”

“青漂”落脚:外来护工有了家

“市北区今年的筹建比例依然是全市最高的。”市北区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韩炙均表示。今年青岛市公租房的建筹任务是2000套,其中市北区占1300套。公租房建筹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其中市财政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00元进行补贴,超出部分由区财政统筹解决。

“今年青岛公租房申请的门槛变得更低了,收入标准由原先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2936元调整至3388元,而且明确了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赁补贴的条件,使住房保障制度惠及更多群体。”市北区房管一处工作人员李倩说,近年来,为“新市民”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公租房“市北模式”逐步形成。

“我是2014年来的青岛,一开始在河西村里租了个小单间,月租500元。后来结婚了,有了孩子,经济压力很大,让我一度萌生了离开青岛回老家的念头。”7月13日,福山养老院的护工林娜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如今的护工队伍中,有不少是外来务工的年轻群体,但由于收入较低,很难在青岛买房,租房又“压力山大”。

“去年,我们一家通过房管一处申请到了在白沙河的公租房。”林娜说,整个申请过程非常透明,选房时由自己来选而不是分配,官网上也可以查到房源的更新信息和申请进度。“能申请到公租房我们很激动,感觉不再是‘青漂’了,我想等将来攒够钱了买自己的房子,相信凭自己的能力肯定能留下来。我爱这座给予我们幸福和希望的城市,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把她建设得更美好。”

6月29日,青岛市再次发布新政,医疗卫生、公交、环卫、物业等行业的一线防疫人员租赁公租房可以免除3个月的房租,在7月20日前向本单位提出租金增减或租赁补助申请,按程序公示和审批后便可享受减免政策。

公租管理:史上最严格排查

公租房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怎么规避公租房转租、转借、群租等管理难题呢?近日,位于洛阳路的廉租房小区康居公寓正式启用了“人脸识别”为主、指纹识别为辅的智能门禁系统,有效破解了这个难题。

“我们将租户的面部特征存入实名数据库,人脸识别系统可对现场图像和身份证头像做分析配对,配对失败的租户无法进入小区。”市北区房管二处工作人员表示。据了解,自从使用了智能门禁系统,康居公寓已经有3户违规租房者自动退租。

“不可能,租不到。”笔者走访了周边的几家房产中介,假意表示准备在康居公寓租房子,中介连连摇头。看来,智能门禁系统对公租房的严格管理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据悉,目前市北区房地产市场主管部门正在加大对辖区内房地产经纪机构的检查力度,对违规受理发布公租房经纪业务的机构和从业人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同时,市北区公布举报电话:83838622(市北区南部),83736180(市北区北部),邀请社会监督。


市北公租房史上最严格排查:门槛低了,幸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