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影院按下暂停键177天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7月18日,横店影城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影厅消毒,为20日复工营业作准备。(记者 罗韬 摄)
湘潭在线7月2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叶)7月17日,仲夏时节,才9时不到,室内温度已攀至33℃。
“空调怎么来得这样慢?”横店影城的总经理张玲一边抹着办公桌上的灰,一边不停地抱怨着,“电脑也这么慢。”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这间办公室已尘封半年。可16日中午,一份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关于恢复电影放映场所开放的通知,激活了它。已经等待了174天的张玲,此刻却一分钟都等不了,人员安排、消毒通风、排片排场……她热切地点击鼠标,刷新着电脑页面,她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安排这一切,因为3天后,也就是7月20日,她的观众们就要回来了!
《悠长假期》
张玲上一次坐在这间办公室,还是1月24日。那一天是除夕。
她甚至没有通知家人当天自己得加班。她在电影行业工作10年,家人自然知道,每年春节是她最忙的时候。
一般到了除夕这天,影院的物资储备等早就安排妥当。可张玲却觉得,今年除夕有点心里没底,她走进库房,再次查看了玉米、淡奶油、零食等储备情况,又拿起电影衍生品看了看,祈祷着“一个春节档,能抵三个月”的影院黄金期能一切顺利。
然而,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月24日中午,市委宣传部发出通知:因疫情防控需要,湘潭市所有电影放映场所暂停营业。10年没有休过除夕的张玲,从那天开始,有了假期。
电影院是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当时疫情暴发,不仅张玲,全市所有电影从业人员都隐约有些担忧,只是大家的预估是“关一个星期”。很快,随着疫情发展,这种担忧从“一个星期”,到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慌了。”张玲的同行、河东另一家影城的总经理杨昊在停业一个月后,才艰难地作出决定:彻底拔掉放映机电源。“通知停业的那天,我们只是按日常收场来进行的,直到一个月后,疫情越来越严重,我才彻底醒了,开门是没希望了。”杨昊交代下去:拆除汽水机、关闭制冷设备、拔掉放映机电源。
全市21家院线影院停业,110块银幕停工,260名从业人员开始了他们的“悠长假期”。
《一次别离》
“对不起,我们正在和商场谈租金的事,不方便接受采访。”
“对不起,我们正在进行总经理交接工作,还不方便说。”
“对不起,我已经离职了。”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采访进行得并不顺利。177天的强撑,影城工作人员腾不出手来顾及其他。
“80后”刘先生是一家影城的售票员。影城停业期间,他没有干活,能有1000多元的停工津贴,他是感激的,但维持生活显然是不够的。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在外跑“滴滴”贴补家用,每次路过影城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班呢?”
这几个月时间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影城恢复营业”的传闻不断出现在网络上。影城从业人员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激动、失落、激动、失落……最终,它成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到了5月份,辞职成为大概率事件。冯女士虽然热爱电影院服务员这份工作,但家里还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要养,她只能离开,在一家商场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冯先生是一家影城总经理,也放弃职位走了,“真的撑不住了。”
在横店影城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也向张玲提交了辞呈。张玲是理解的,就连她自己的收入也只有了往常的四分之一,“房贷、车贷压在这里,大家坚持不了也是正常的。”到7月中旬,横店影城22名工作人员只剩6名。
艰难的不仅仅是人。“半年没有收入,可仍有员工停工津贴、场地租金需要付,春节前屯的物资,也浪费了大部分。”杨昊无奈地说。
相关部门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电影票房仅为37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88%;1-5月,全市影院的电影票房相比去年同期损失达4215万元,场地租金、员工工资及社保费用支出、设备维护费用及防疫支出、贷款利息等运营成本支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51.5万元。
《步履不停》
有人离开,也有人坚守。
即使影院不再放映电影,万达影城负责电影放映工作的许师傅仍然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对12个影厅的放映机进行日常检修、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