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0 01:09 的文章

转正!中国经济复苏超市场预期引关注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这个转正来之不易,引发境外媒体关注。

季度增速由负转正

据共同社北京7月16日,周四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这是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表明生产和投资已从新冠病毒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报道称,在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被迫限制人员和商品流动,以防疫情进一步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支出、就业和贸易。

在一季度,当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肆虐时,中国经济出现了有季度数据以来的首次季度性萎缩,同比萎缩6.8%。

另据塔斯社北京7月16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报告称,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因疫情不利影响下降1.6%,但二季度增长3.2%。

报告说,上半年中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又据香港《信报》网站7月16日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这高于市场预期的2.4%。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5.66万亿元,下跌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约2.61万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约17.28万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约25.78万亿元,下降1.6%。

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指标仍在下降,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

国家统计局称,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下一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此外,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6日报道,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创纪录的暴跌后,二季度增长3.2%。随着中国重启经济,这一数字正受到世人密切关注。

报道称,这一数字高于专家的预测,并指向V型复苏——即急剧下跌,然后迅速复苏。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免于陷入技术意义上的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报道称,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出大量措施帮助提振经济,包括减税。当局宣布的所有刺激措施似乎都在奏效——工厂变得更加忙碌,相关工业生产数据的增长就是明证。

报道指出,有一个领域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迅速复苏,那就是零售业。该行业销售额二季度仍然同比下跌,让人们再度消费仍是一个挑战。

逐步摆脱疫情阴霾

据美联社北京7月16日报道,中国成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个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防疫封锁措施解除、工厂和商店恢复生产营业后,中国经济二季度意外强劲增长3.2%。

报道称,中国是首个因为新冠疫情暂停经济活动的国家,也是首个在3月开启漫长的经济复苏进程的国家。

经济学家称,由于中国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防疫措施,该国可能比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复苏得更快。这些措施包括在共计拥有6000万人口的多个城市切断通道,并暂停了贸易和旅行——随着疫情扩散,亚洲和欧洲部分国家纷纷效仿。

报道称,制造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几乎恢复正常。但消费支出依然疲软。

PNC金融服务集团的比尔·亚当斯说:“疫情产生了赢家和输家。制造业正在引领中国的复苏。”

另据德国《明星》周刊网站7月16日报道,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首次实现了增长。按照中国的标准,二季度3.2%的增长仍然偏弱。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了6.1%。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分析师们仍将新的增长数字视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

报道称,中国经济再次回升,原因在于该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目前中国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再次恢复正常。中国经济增长是由内需以及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恢复或增长推动的。政府采取的(经济)支持措施显示出效果。

报道认为,中国周二公布的新的外贸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势头正在缓慢上扬。进出口额在6月又实现了增长。专家们本来预计进口额会像前几个月一样下降。

报道指出,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中国经济必须继续适应难以估计的风险。专家提到了中美贸易和技术争端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下滑,此外还存在秋冬季天气变凉时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