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进出口超预期 下半年外贸怎么走
魏建国表示中央及时到位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赵晋平认为民营企业在稳定进出口的增长中功不可没;徐奇渊认为下半年中国外贸相对较为乐观,明显好于全球总体情况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
上半年进出口双双超预期!
据海关统计7月14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其中,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从季度看,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稳。今年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从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此外,上半年进出口还有以下特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等。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外贸超预期的表现?下半年外贸的总体趋势可能是怎样的?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如何稳外贸?新京报就这些焦点问题对话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
焦点1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外贸超预期的表现?
魏建国:
“中央及时到位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上半年外贸取得成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央及时到位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外贸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高层领导多次就外贸工作召开会议,作出部署。
不仅是中央,各地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的资金问题等。
第二,民企在外贸出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6.42万亿元,增长4.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疫情暴发至今,外贸企业克服了复工复产难、接不到订单或者订单取消等困难,积极开拓跨境电商等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办法寻找出路。
第三个原因是外部形势为中国外贸出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月份以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其他国家生产暂停的时候,中国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家庭消费产品等明显增加。
赵晋平:
“民营企业在稳定进出口增长中功不可没”
上半年进出口表现好于预期,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表现好转、尤其是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与中国有效的复工复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季度以后,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既帮助企业完成了手上已有的订单,同时也为获得新订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疫情发生后,“扩大国内市场采购、出口转内销”等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55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0.1%,比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内要加大料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以满足出口的需要,也进一步说明国内产业链进一步趋于完整。
第三,民营企业在稳定进出口的增长中功不可没。上半年进出口的数据已经显示,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出口占据了我们出口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民营企业这块进出口的增长,上半年外贸下降的幅度会更大。
第四,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主要市场逐渐开始重启,全球主要市场所在国家的疫情还没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加剧,但欧洲和美国都在重启经济,这在客观上会有再次暴发疫情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和增加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
徐奇渊:
“海外市场出现供给-需求的巨大缺口 中国抢得出口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