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成了老区最亮名片
■职教奋进新时代 经验篇
江西吉安市委、市政府外出招商引资,总会带上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欧阳亮。
这源自一个小故事:深圳市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带队来该市考察投资建厂,在明确享受优惠政策后,依旧没下定决心。吉安市主要领导随即带考察团一行来到吉安职院走了一圈。
感受到学校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很好的人才支撑,合作就此促成。企业老总在离校时还不忘拜托欧阳亮:“我们在这里办厂就靠你们了。”
办学时间虽不长,但吉安职院不仅成为该市招商引资的一张亮丽名片,还成了革命老区发展的战略之举:自2017年有毕业生以来,连续3年就业率高达95%,本地就业率超70%。2019年,学校毕业生在吉安本地就业率达77.06%,留赣就业率在江西省本专科院校中排名第三。
秘诀何在?
如何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
“老区+特区”,名校指导创办地方职业院校
2014年之前,吉安是江西省唯一没有高职院校的设区市。
地处江西省中西部,吉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重要板块。近年来,为振兴发展,该市着力推动“吉泰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以及产业发展升级,急需各类职业人才,创建一所高职院校,成为当务之急。
“不能永远落后!”吉安市主要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吉安市领导带队,先后到深圳市政府及深职院寻求帮助。
特区带老区,名校来相助。2014年4月,一个长达九年、分三阶段进行的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敲定:由深圳方面委派5人精英管理团队到吉安担任校长、副校长等重要职务,吉安职院现任校长温希东就是深职院副校长。在管理团队的纽带作用下,深职院全面开放教学资源,帮助吉安职院进行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同时,吉安市从财政资金中挤出9.8亿元,投入学校工程建设;制定《关于支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二十条,推进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安排2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购置,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
“深职院和全国近200所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情谊和互动最深的当属吉安职院。”6年前,只知道井冈山却不知井冈山在吉安的李家林,从深圳来到吉安,担任吉安职院副校长,从此住在吉安职院员工宿舍,吃在教工食堂,一待已是6年。
一方面,来自深职院的管理团队、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与学校干部“一对一”结对子,由人和人的互动交流带动两个团队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层职能搭配,充分调动深职院的办学资源。
另一方面,紧密围绕吉安市产业发展需求,灵活开设了对接吉安“1+4+N”产业的各类专业群,尤其是对应首位产业开设了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坚持与本地产业发展无关的专业不设,没有本地企业合作的专业不开,并随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招生专业。
同时,学校实行“一院”(吉安职院)“四校”(吉安师范学校、吉安高级技工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文艺学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的管理体制进行资源整合,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
“在办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为己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只为吉安的发展提供适配度最高的实用型人才。”欧阳亮解释此举背后的深意。
高质量师资队伍如何组建——
“师资+课程”,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在今年获奖的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者及10名提名者中,只有我是来自学校的,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5月29日,参加完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表彰座谈会,吉安职院青年教师金元宝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2014年7月入职的金元宝是学校第一批教师,既没教学经验,也不清楚专业建设。在深职院的专家指导下,他先后以负责人及专业主任的身份,筹备课程及专业建设;协助筹建校内企业,扩大知名度;主动联系当地食品企业,帮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并和企业合作,开展了不少横向课题……
在吉安职院,各个岗位挑大梁的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