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15 10:41 的文章

江苏:发力新基建,激发“弯道超车”新动能

  13日,省工信厅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6月底,全省今年已新建5G基站2.5万座,累计建成4.1万座,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眼下,我省借助5G推动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推进“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车联网、物联网产业驶上“快车道”,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超90%,各地大数据中心整合规划建设中……通过发力“新基建”,各地激发出发展新动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回升。

  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我省紧抓“新基建”历史机遇,向数据要效率,以“新”“基”“建”三个字谋破题,持续在高质量发展轨道发力。

  瞄准“新”,打造稳增长新引擎

  上半年,全省上下全力推动新基建发展,一个“新”字,成为发力“支点”——4月底,省政府出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29条”,“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成为其中的关键词。同一月,南京发布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等四个行动计划,“四新”成为统领该市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向。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市场化,引来越来越多“新企业”入局。7月1日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全国首座采用“微站+漏缆技术”,实现大桥5G网络全覆盖的高铁大桥。这一核心技术,正来自设在南通的中国铁塔—中天科技联合实验室。

  “此次沪苏通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度参与了‘5G覆盖+轨道交通’的整套‘新基建’的重头戏。”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说,“新基建”的“强技术”属性,可以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而随着“新基建”领域市场准入的逐步开放,政企合作的步伐也愈发频繁。6月23日,华为今年首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在南京举行,并发布“云泽计划江苏行动”,包含大数据中心构建、工业互联网升级、车联网加速等五大计划。同一天,全国首个数字化腾讯云启产业基地在南京开园,8家企业签署入驻协议。“发力‘新基建’,希望通过5G、云、AI、鲲鹏+昇腾以及数据基础设施,为江苏提供基础创新的‘土壤’。”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表示。

  “‘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这对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有巨大促进作用。”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孙克强分析说,像通过5G技术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升级版,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农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行业表现验证了这一趋势。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人士介绍,在“新基建”快步推进的引领下,上半年,全省主要工业行业回升势头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为稳定,集成电路、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生物药品等产销情况较好,“‘新基建’已成为我省经济‘稳增长’的新引擎。”

  夯实“基”,

  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

  上个月,位于华虹无锡基地附近的220千伏文台开关站顺利投运,这是无锡推进中的“新基建”项目——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

  “坚强智能电网可让供电变得更加稳定可靠,覆盖区域年均停电时长平均不超过5分钟。”无锡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吴锡斌介绍,该工程计划投资70亿元,到2022年基本完成电网智能化改造,建成安全可靠、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

  据省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我省今年计划实施省重大项目220个。“据估算,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占我省重大项目比例超两成,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超三成。”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介绍。

  “要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按下‘新基建’提速键。”盐城市工信局局长陈斌说。前5月,全省工业投资实现增长的地区有4个,盐城正是其中之一。5月12日,盐城出台推进“新基建”相关实施意见,明确围绕新能源及装备、汽车及关联领域、大数据中心及应用、5G技术及场景应用等10个领域编排100个市新基建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38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93.9亿元,标志着盐城“新基建”步入“加速期”。

  当然,发展“新基建”并非漫无目的“一哄而上”。“‘新基建’的产业导向与南京打造创新名城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京正重点围绕网络基础、数字基础、运算基础和提升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水平,加快推进57个“新基建”重点项目,今年力争完成投资2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