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做义工一边去旅行!打工换宿,换个方式玩
鹿城近几年成为一群“打工族”的向往之地
打工换宿 换个方式玩三亚
■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不大的空间里,有一面书墙,还有一个小舞台,老板每天晚上弹吉他唱歌。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的回响书屋,是不少游客的打卡点。它的特别,还吸引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帮书屋做些服务性工作,以换取食宿,从生活的角度深入了解这座城市。
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打工换宿”,也叫“义工旅行”,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方兴起,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他们以劳动、专业技能换取免费食宿或者收入,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在当地工作的方式,融入当地生活,用有限的经费收获不一样的旅行经历。
拥有碧海蓝天的三亚,近几年成为许多人心目中打工换宿的理想地。他们从天南海北相聚这里,在书屋、民宿、冲浪店等地方,边打工边度假,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时间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一个月甚至三个月。
“花很少的钱,去了不少地方,而且不是走马观花的游玩。”何雪还在读书,但却是一名资深的“打工换宿”旅行者,从2017年就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旅行,泸沽湖、丽江、三亚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何雪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决定想去的地方后,可以开始针对特定范围寻找工作机会。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经验分享,雇主也会主动发出招聘信息,要想打工换宿顺利,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
据了解,打工换宿大致可分为“普通换宿”与“专业换宿”两大类,前者指进行打扫清洁、接待客人、端茶倒水等简单的体力活,后者则包括烹饪、摄像、翻译等专业性工作。如果拥有酒店、餐饮行业方面的工作经验,或是在旅游方面很有经验,更容易被挑中。
“我们招聘的义工要求会做饭,负责午饭晚饭以及餐具清洗,但是有摄影技术、自媒体运营经验的义工不要求会做饭。”回响书屋的老板娘胡婷说,义工可以在书屋学到简易的咖啡制作,有时还能看到免费的小型演出。
胡婷第一次来这里,也是以义工的身份,所以她对义工群体有一种亲切感,能和他们玩到一起。“回响书屋的前身是天涯书院,后来书被搬走了,只剩下空房子。我和丈夫管今决定延续它,自己动手一点一滴打造成现在的模样。”胡婷说,书屋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前来“打工换宿”的旅行者已有十多名,这种方式缓解了劳动力短期不足,还可以节约经营成本。
后海渔村的冲浪俱乐部,往往都会招收义工,他们用劳动换取住宿和学习冲浪的机会。据介绍,对于冲浪这种新兴的小众运动而言,义工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向往冲浪生活的年轻人的学习尝试成本,义工无形中成为参与者和传播者,助推了冲浪运动的发展。
与普通观光旅游最大的不同,义工旅行首先要承担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义工旅行不是单纯去玩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平时需要完成接待客人、客房打扫、买菜做饭等工作,通常下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可以去海边玩,利用休息日到三亚有特色的地方逛逛。”何雪说。
龙星宇在上海工作两年后决定辞职去法国深造,利用中间的空闲时间来三亚旅行。她说:“打工换宿’这种旅游方式,换来的不仅是免费食宿,还换到了一份有趣的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做义工可以有充足时间体验生活,像本地人一样行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
打工换宿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机会,同时期做义工的何雪、龙星宇、颂平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晚上骑着电动车哼着歌在街头巷尾穿梭,在海边散步、跳舞、拍视频,一起吃饭、学冲浪。有时互递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的意思,不介意彼此用过的杯子,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何雪说。
别样义工 打工冲浪两不误
这个夏天,来自上海的舒寿嘉选择和大海一起度过。6月底,她来到三亚市后海渔村,成为冲浪店的一名义工,开启了与大海、阳光、沙滩、夕阳、星空为伴的打工换宿之旅。
与后海来去匆匆的游客不同,舒寿嘉打算在这里待上一个月,通过打工换宿的方式去深度感受这座渔村的魅力。“打工换宿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用很少的预算在某个地方呆比较长的时间,符合我一贯穷游的方式。相比传统观光旅行,我更喜欢像当地人一样去体验,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免费学习冲浪。”舒寿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