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11 01:30 的文章

2013年中国轮胎制造业市场预测

宏观经济发展较快

展望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是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关切的重要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经济增长比较脆弱,复苏动力不强。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将有所复苏,增长速度在3.6%左右。中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同作用,将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速在8.1%左右。

从国际因素来看,首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制造业发展,提振消费信心。随着外部需求的增加,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

其次,全球制造业周期企稳,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总体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回升态势。因此,据预计,全球经济将会逐步复苏,增长幅度有所提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政府采取的“稳增长”刺激措施发生效应,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和房地产市场回稳,投资增长幅度提高,将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央行继续实施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同时,通过数量型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消费逆市上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渐次增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有所提高。

第四是工业经济企稳趋好,行业回升态势正在形成,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1%左右,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上升。

    汽车产业低速增长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呈微增长态势,全年产销量预计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产业经济研究表明,汽车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根据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处于周期性调整的恢复阶段,市场需求逐步增加,增长速度将由微增长进入低增长。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所回暖,进入低增长轨道,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将达2000万辆,增长速度在5%—6%。

根据全球汽车市场的历史分析,经过高增长之后,市场会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持续时间约为10年。从保有量来说,目前我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为86辆左右,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未来汽车产销增速将重回10%以上。

中国还处于现代化中期,工业化将继续推进。城市化是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仅有51.3%,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使城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有利于汽车市场增速逐步回升。

此外,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宏观经济增速密切相关。预计2013年中国GDP将保持8.1%左右的增速。在宏观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所回暖,汽车产销增长5%—6%是可以预期的。

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车市会有所回暖,我国汽车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型卡车具有拉动作用;汽车刚性需求释放,乘用车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轮胎行业走势向好

轮胎行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汽车产业发展和公路客货运输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增长速度的小幅回升,汽车产业的低速增长,公路客货运输业务逐步上升,2013年,轮胎行业生产经营前景总体趋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据业内专家预测,明年全国轮胎产量约4.96亿条,同比增长6%。其中,子午胎产量约为4.45亿条,同比增长8%,子午化率为89%。

市场需求回升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条。

首先,从配套市场来看,随着汽车产业由微增长到低速增长,产销量不断提升,轮胎配套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其次,从替换市场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小福回升,汽车保有量将不断增加,公路货运量、客运量以及公路货物周转量都会大大上升,这些因素都将拉动替换市场需求。

第三,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汽车产业的有所回升,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影响消除,国际市场需求将呈上升态势,轮胎出口将有所增加。

轮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外部经济环境及国际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国际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幅度和外贸出口成本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国内经济的企稳、反弹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仍有不确定性;

最后,企业订单增加、产能有效释放与库存产品消化还有不确定性。

对此,轮胎行业的运行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