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兰陵县市场监管局立足城乡消费旺盛,秩序不够规范,群众投诉多发的形势,研判热线“晴雨表”,践行人民至上观,以群众诉求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找准切入点,高效维权解民难
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用心用情办理。全力做好12345、12315热线办理工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今年1-6月份,全县共承办13998件热线工单,县市场监管局承办3171件,占全县工单总量的23%,按时办结率100%,问题解决率90%,群众对办理效率、办理态度、办理结果的综合满意率为96%,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问题得到有效落实和解决。
以提高维权效能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分流、督办、反馈机制,统一受理、统一分派、专人处理、专人把关、专人回复,实现接收、分流、反馈、回访四精准。对投诉举报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压实责任,提高群众投诉举报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实行投诉举报首接负责制,对12345政务热线、全国12315平台、“兰陵首发”等渠道受理的投诉举报,2小时内进行分类分送,承办单位即时回应投诉人,告知其收到投诉举报、承办机构、将依法及时处理等信息。每月举办一次热线办理分析会和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投诉举报具体处办人员的案件查办技能、沟通协调技能。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将热线承办情况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了鲜明导向。
以投诉数据分析为依托,查找工作短板。1-6月份3171件12345政府热线中,消费维权类投诉1005件,占32.24%;价格收费类729件(医药价格投诉517件,物业收费投诉119件,停车场收费投诉29件,教育收费投诉6件,其他价格类投诉58件),占22.99%;卫生防疫类投诉246件,占7.76%;食品类投诉216件,占6.81%;商品质量89件,占2.81%;不作为、乱作为投诉72件,占2.27%;无证无照经营投诉70件,占2.21%;登记注册咨询55件,占1.73%;其余类投诉455件(包括安全隐患、企业年报等问题),占14.35%。
抓住着力点,突出诉求强监管
强化企业自律。突出事前防范,加强普法宣传,转事后监管为事前提示,掌握市场主体的经营动向,寓监管于服务,及时纠正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降低消费矛盾和违法行为发生率。大力推动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经营者诚信经营,减少市场风险和消费纠纷,从长远赢得市场竞争。
实施社会共治。坚持将消费环境与营商环境建设协同抓,通过抓监管、抓维权来优环境、促发展,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发挥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作用。设立消费维权法庭,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重大消费争议。
创新智慧监管。建立智慧监管云平台,着力扭转依靠“有限人力”担负“无限任务”的局面,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就能查看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今年以来,开展线上巡查850余次,督促经营单位自查1300余次,发布健康证逾期预警220人次,资质证件逾期预警13次,食材逾期预警269次,立案查处案件63件,罚没款57.96万元。全县所有校园食堂、85家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商场超市安装了“盈膳卫士”APP,并扩大到养殖、屠宰等业态,从而实现“阳光食堂、透明工厂”。
推进信用监管。适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引导消费者网上投诉。利用在线矛盾纠纷化解 (ODR)平台,在线开展消费咨询、消费调解、司法确认,探索纠纷线上调解模式,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努力实现“解纷不出户”。目前,发展ODR企业112户,运用ODR成功调解消费纠纷32件。
深化网格管理。将县城分为8个一级网格,每个乡镇为1个一级网格,进一步细分二级、三级网格,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将食品流通、餐饮等主体量大、范围广泛、任务较多、问题易发的监管领域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定人、定岗、定责,推进监管职责落实到人,实现监管触角的有效延展。落实市场监管人员陪餐制度,通过“检查+陪餐”,严把校园食品入口关。对于食品生产、特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主体量小、专业性强、地域分布不均的监管领域,实行业务科室和基层所集中管理,确保监管范围全覆盖。
把握落脚点,画实服务“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