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6-17 03:11 的文章

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就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答问

【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就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答记者问】截至目前,共发出年报问询函近千份,问询问题累计超过1万个,公开年报问询函件440余份。就市场关心的问题,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深交所)

  2018年,深市上市公司总体上营收延续增长,运营状况平稳。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85.48%的公司实现盈利,54.68%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98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占比37.01%。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内容,年报审核工作既是对上市公司的年度“体检”,也是对监管工作的一次“大考”。深交所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工作部署,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全面做好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截至目前,共发出年报问询函近千份,问询问题累计超过1万个,公开年报问询函件440余份。就市场关心的问题,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为做好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深交所有何针对性安排?

  答:2018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深市上市公司风险有所显现,市场对交易所一线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年报审核中,深交所按照“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坚守监管初心和监管使命,统筹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在保持监管安排和审核方式连续性基础上,通过识别风险、聚焦真实性合规性的监管问询,督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真正把以信息披露监管为重点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以风险排查为坚实支撑。坚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则,从风险公司和风险事项两个维度进行摸排,聚焦重点公司和重点问题,区分情况、突出重点、精准监管。提高监管针对性,借助分类监管评价系统,基于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维度的40余项指标,对公司整体风险进行排查分类。提升监管前瞻性,结合业绩预告情况对上市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业绩变脸等高风险事项进行专项梳理。

  第二,以分类监管为基本方法。通过开展监管培训、约谈、发出关注函等方式,重点提醒高风险公司认真做好年报编制及披露工作。优化完善差异化审核模式,对部分业绩稳定、运作规范、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年报豁免审核,对高风险公司实施“双重审核+行业组加审”的审核模式,并建立会计、重组、公司治理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复核机制,严把审核质量关。

  第三,以监管合力为重要基础。完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全链条”监管机制,根据公司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发现的违规线索,合规检查部牵头或配合相关证监局开展现场检查,补齐监管短板,形成监管闭环。强化监管协作,及时上报重大突发事件,联合相关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如在处理违规资金占用工作中,交易所监管问询函和证监局约谈等措施“多管齐下”,协同督促大股东尽快归还资金,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四,以科技监管为有效手段。不断完善年报审核辅助系统,有效分解年报审核步骤和关注重点,并实现审核过程全面留痕,提升审核的规范性、有效性。推广应用“企业画像”智能监管辅助系统,综合运用行业对比、关联分析、文本挖掘等技术,实现信息的交叉验证、交叉比对,挖掘年报信息异常点,提升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和预警能力。

  二、 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中,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哪些问题?

  答:2018年年报审核工作中,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六大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业绩真实性。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公司业绩信息是投资者判断公司投资价值的基本准绳。深交所将上市公司业绩真实性作为审核的核心,综合运用历史纵向比较、行业横向比较、“三大表”科目勾稽、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交叉印证等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分析。针对年报信息的异常情况,进行“刨根问底”的问询;针对发现的违规线索,抽丝剥茧,持续跟进,给投资者还原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

  二是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是不容触碰的监管红线。2018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漠视规则,漠视投资者,“打上市公司主意”行为有所抬头,且方式方法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如*ST康得,深交所在2017年半年报审核中,已关注到公司存在的存贷双高情况,后续又发出年报问询函、关注函等多份函件反复问询,公司最终披露控股股东与银行签署的《现金管理合作协议》导致公司资金全额归集至控股股东银行账户的事实。对于已经暴露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深交所及时进行警示纠偏,督促公司全面核查资金占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坚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及时采取关注问询、纪律处分、提请立案等监管“组合拳”,予以严厉打击。对于存贷双高、突增大额预付账款、公允性存疑的关联交易等情形,深交所将持续高度关注,对可能的违法违规线索深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