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6-16 18:59 的文章

人工智能产业创造美好生活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人工智能产业创造美好生活  
  2019-06-16 08:16:32杭州网  
 

黄瓜采摘机器人10秒完成定位、切割、收获

医疗机器人为外科医生开刀技术“加持”

青年时报 记者 刘永丽 实习记者 徐叶 文 通讯员 闫雨婷 摄

在杭州城市大脑的“指挥”下,试点区域交通通行时间减少了15.3%,杭州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

昨日,是“双创”活动周进行的第三天。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界600余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主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会上提到,杭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十二,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三,浙江省的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同样居全国第三,浙江具备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基础,也正成为一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热土。

在杭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12位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一家家极富创新基因的年轻公司,为大走廊的重要创新之镇——紫金众创小镇发展注入了活力。据悉,在入驻小镇核心区块的企业中,80%以上为浙大师生和校友企业,其中信息科技类占57%。

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今年,浙江大学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三。

不仅仅是浙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还显示,浙江省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广东,基本覆盖了从核心技术及产业、智能终端制造、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在人工智能小镇,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等17个平台及3513个创新项目落户。不少企业,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在指挥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感知、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截至2018年9月,杭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12位。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陶国胜表示,浙江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骨干企业与落地应用和创新平台。今后,浙江将进一步强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并不断优化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人工智能具有“领头雁”效应

目前,我国在自动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挤奶机器人等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产业化局面,一个黄瓜采摘机器人,仅需10秒就能完成定位、切割、收获。

2017年至2021年期间,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应用年复合增长率为22.68%。“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我们要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集成应用入手,把已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跟我们的特点进行融合起来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

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深入应用,在医疗行业应用快速发展,在零售行业应用多点开花,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深入,与会的嘉宾分别就研究领域,展示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具有‘领头雁’效应。企业大数据智能的应用、跨媒体智能的应用、穿戴式的跨媒体感知技术等都将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开发与商业模式研究同样重要,这样人工智能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助力服务型产业优化

“人工智能不是单一学科,也不是一般的技术,它需要跟行业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昨天,在双创周活动之一的2019创享+首届跨境创业季暨创新主张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同样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的观点,“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同行业产生不同的行业发展,譬如把人工智能和工业加在一起就是工业4.0,把人工智能跟汽车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无人汽车。”

在无人驾驶商用模式上,何积丰表示有4个领域可以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老龄化社会里这种小型车辆会比较受欢迎;无人驾驶卡车,长途货运司机容易疲劳,通过无人驾驶可以减少此类事故发生概率;无人公共汽车,以后在未来科技城里可以推广这样的交通模式;最后是无人驾驶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