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述评④ 做好统筹文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山东按照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七改”、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引导资源向农村投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抓乡村。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聚集,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6月23日,威海南海新区小观城乡均衡发展样板片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内,随处可见身穿工作服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家门口“上班”的小观镇朱家庄村村民王翠玲说:“家里的地流转出去了,我现在在万和公司草莓基地上班,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
按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就业聚集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旅游区”四区共建模式,威海市谋划建设了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和田园综合体,面向全市聘请优秀规划设计师进驻样板片区,按照城乡融合、多规合一要求进行规划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规划打造沿环海路精致农业产业带、全域精品旅游观光带,围绕城乡一体化布局精致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小观镇镇长孙福晓介绍,样板片区引进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草莓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链条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
规划涉及一个区域的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等。站在城乡融合高度推进乡村振兴,山东着力解决乡村规划“空白”“悬空”问题。今年,山东将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在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以《朱家林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统领建设的“一核两带五区”已现雏形。朱家林项目发起人之一宋娜介绍,得益于现有规划的强有力落实,朱家林项目已初见成效:既延续了沂蒙山村的建筑特色、保护了山清水秀的生态,又引来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大批创客,成为全国闻名的田园综合体。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青岛对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平度、莱西两市实施突破攻势,新希望集团、俄罗斯农业集团、恒大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招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在两市落户。
大项目落户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2018年,莱西市马连庄镇率先探索成立全资国有农业平台公司,把分散的土地集中统一对外推介,吸引质量高、规模大的优质项目进驻。镇党委书记左杰说,目前该镇收储的3万亩土地,建设规模化园区16个,引进金银花等农业项目13个,为村集体增收360多万元、农户增收800多万元,解决农民就业1000多人。
以马连庄镇的实践为代表,山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吸引资本进入农村,实现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同时按省委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
对标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短板,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山东率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写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由于黄河水患,我的房子塌了三次,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今年,惠民县大年陈镇刘圈村村民刘庆荣,在外迁安置小区过了第一个春节。迁居还要安居,镇上帮助村民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出去,还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目前当地滩区群众就业率达90%左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嘱托,山东持续巩固提升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的脱贫成果,各级财政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去年出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24条”,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体制等方面的衔接。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更能为村庄聚人气,为乡村振兴凝人心。省定贫困村平阴县榆山街道毕庄村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如今村庄干净整洁,青瓦白墙。村党支部书记杜兆田说:“看到身边的变化,大伙对村子发展更加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