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6-14 18:23 的文章

你心中的书店,应是什么模样?

  到一座城市的“网红”书店“打卡”,然后晒在微信朋友圈,似乎成为当下一种时尚,“真小资”“好文艺”“是书店还是商场”“确信不是咖啡厅”……朋友圈五花八门的评论,照见他们对这些书店形态的惊讶和疑惑。当越来越多的书店成为城市商业综合消费体的一部分,的确让人开始思考:这样的书店算不算书店?书店的原义还保存多少?书店能靠这种方式真正回暖?未来的书店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驿站”“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曾经,这样的句子我们耳熟能详。如今,传统书店在记忆中的模样已经模糊,越来越多的书店成为约会交友的场所、游人的“打卡”地。当书店从文化活动向社交活动转向,从精神产品消费向物质产品消费过渡时,不少人对书店所承载和传递的文化理念开始感到焦虑和失望。

  的确,纵观各大城市的很多实体书店,书不再是书店的主角。面对网络购书的冲击,一批实体书店纷纷改变竞争策略,有的对外观和设施提档升级,有的专注内容的小众化,有的不断丰富经营种类,一时间,茶饮、点心、文创礼品、亲子乐园等项目涌入书店,一个复合型文化商业空间崛起,不少书店因此而“涅槃重生”。

  对于书店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趋势,已引起业内人士关注。中国出版集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总编辑肖启明认为,实体书店不能仅追求表面颜值,还要产生对读者有意义的价值。诚品书店苏州总监郎正中坦言,书店想要长久发展,不能依赖于博眼球,而是要找到特色定位,不离书店本位,避免“风骚三两年”。

  书店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一些事实和声音让我们思考,是不是向商业综合体方向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如果高大上的外表聚集的是喧嚣的人群,读书氛围何在?当以“跨界”经营之名把书作为笼络人气和流量的借口时,书香气是不是变了滋味?

  诚然,面对新生事物,面对正在探索发展中的事物,应该报以宽容和审慎的态度,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但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书房,容纳着这座城市里最有意思的人,最具魅力的思想与作品,好书、阅读氛围与文化气息是这座书房的核心,围绕好书打造的一系列特色文化沙龙活动和特色文化服务是这座书房的主要任务。人们都在叫嚷社会浮躁,如果书房里也是一片喧嚣和躁动,社会又如何“降躁”?正如6月11日于南京召开的第九届江苏书展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观点:如何在“书店+”的模式经营中真正营造读书氛围,应成为实体书店分化期的长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