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5-17 18:54 的文章

汇聚民营企业力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多年来,民营企业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主动担当作为,倾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挑战,全国工商联系统将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民营企业是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智力支边、定点扶贫、光彩事业等农村扶贫开发事业,自觉融入“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按照国家“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整体部署,以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为主战场,积极参与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特别是2015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民营企业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消费扶贫为主要帮扶途径,组织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这些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截至2019年12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9.99万家,精准帮扶11.66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56万个)的1434.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项目投入819.57亿元,公益投入149.22亿元,安置就业73.66万人,技能培训111.33万人。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方面,民营企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聚焦“三区三州”组织开展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怒江行”、“临夏行”、“南疆行”和“精准扶贫西藏行”、“民营企业南疆行”等一系列活动,累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80多个,投资金额达3387.76亿元,捐款捐物5.15亿元,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对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给予充分肯定。

汇聚民营企业力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通过产业扶贫帮扶方式,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图为恒大集团在贵州省毕节市援建的蔬菜产业基地。全国工商联供图

  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红利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是先富起来的社会群体。众多民营企业在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始终牢记“先富帮后富”的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国梦,踊跃投身扶贫事业,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基本价值取向,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二、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决策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资源配置高效等方面优势,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因企因地制宜,在帮扶举措上下足“绣花”功夫,找准“穷根”、对症下药,不断探索创新帮扶路径、组织形式、合作机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提供了鲜活素材。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丰富了扶贫的帮扶路径。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民营企业深层次挖掘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最大限度优化贫困地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探索出高效农业、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了利益联结,进而保证了扶贫的可持续。就业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为贫困群众创造因人而异的就业机会,通过设立卫星工厂、扶贫车间、扶贫作坊、生产基地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开设农民夜校、实训店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保障。公益扶贫是“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通过实施公益项目、创办慈善超市、发起社会众筹等方式延展公益扶贫“手臂”,成为政府公益资源有益补充。很多民营互联网企业还充分发挥科技、流量和大数据等优势,为产业、就业、公益、消费、健康、教育等领域扶贫插上腾飞“翅膀”,装上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