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异常红火,农产品“直播带货”站上
经营者为自己的产品吆喝、新媒体主持人为当地土特产做推介、领导干部为农产品出镜站台……这段时间,“直播带货”在宁波热闹非凡,俨然成为复工复产尤其是乡村旅游复苏中的“标配”。
“直播带货”正站上新的风口。
经营者再次“突围”为自己代言
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民宿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这是胡陈的乌米麻糍,口感绵软而不粘牙,还有种特殊的芳香味道……”上个月上旬开始,宁海县胡陈乡心宿无尘民宿的负责人程铖经常站在大堂临时搭建的直播台前,借助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做线上推广。
程铖直播民宿里的点滴生活,引来网络围观,人气大涨。他的直播不仅仅推广民宿,还销售胡陈乡的土特产,这也成为心宿无尘民宿的新业务。“通过直播销售土特产是民宿在疫情期间的转型之举,销售额平均每天在千元左右。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和回头客的重复购买,销售增长非常快。”程铖说,“现在民宿恢复营业了,直播可谓一举两得,销售土特产的同时,还提升了民宿的知名度。”
在直播中,该民宿推出了春季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得益于营销方式的改变,该民宿复工后客房预订量已超过80间。
以往的线上销售,经营者在网站“搭建”好门店,虽然也举行各种促销活动,但大多时候“守株待兔”,坐等线上消费者下单。而“直播带货”通过互动积攒人气,提升知名度。
网络销售,从被动到主动出击,2019年是分水岭。宁波市很多从事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经营业主当起了主播。
春节过后,位于慈溪坎墩大学生农业创业园的半岛花卉农场负责人陈速超和王雪维一有空,便会在花棚里用手机做直播。“这个品种是珍妮莫罗,开的花特别香”“喜欢绣球的朋友注意了,春季的绣球需要多点光照”……一次3个小时的直播,陈速超时而介绍,时而耐心回答“粉丝”提出的问题。
半岛花卉农场的40亩土地上种植了300多种花卉,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当花农也要紧跟新趋势,学习掌握新技能。”王雪维说,“单一的网站销售方式已经落伍,互动性更强的直播销售更受欢迎。今年,我和速超开始尝试直播销售推广方式,推出抽奖、送福利苗等活动,网上反响很热烈。”
网络直播中,陈速超和王雪维不仅把产品、技术介绍给粉丝,还把农场里的美景和生产日常“搬”上屏幕。现在,许多知名网络平台成为他们展示农场的“舞台”。“本以为今年春季的花卉销售会遭遇‘滑铁卢’,没想到直播带来了惊喜。”王雪维介绍,3月初以来,半岛花卉农场已销售6000多盆鲜花,销售量同比增长近1倍。
如今,陈速超和王雪维已是“网红”,半岛花卉农场在某网站店铺的粉丝已超过5万人。为了运营好新媒体平台,陈速超和王雪维还新招了一名大学生。农场现在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线下市场和基于多媒体平台持续扩展的销售格局,在这种“1+N”销售模式中,陈速超对“直播带货”寄予更大希望。他说,通过直播的方式,打响农场花卉品牌同时,希望鲜花扮靓更多人的生活。
新媒体助阵,让“直播带货”更红火
对于区域特色农产品,宁波市各地则借助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或邀请网红团队进行“直播带货”。
3月27日中午,甬派客户端举行“甬派优选云端带货”公益直播。甬派客户端主持人和奉化萧王庙街道办事处主任陆剑波变身“带货主播”,带领网友领略老底子纯手工油焖笋的削笋、剥笋、清洗、焅制等制作全过程,并现场为美味的棠云油焖笋吆喝。
直播活动从早上8时开始并接受预订,到上午11时半直播结束时,1000箱油焖笋被抢购一空。现场不得不临时追加200箱库存,以满足甬派粉丝的需求。“虽然比较紧张,但能帮助农户销售这么多油焖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陆剑波说,“今年的疫情让油焖笋销售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作为基层政府,有义务帮助农民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问题。”
借助甬派的巨大号召力,棠云油焖笋不但实实在在销售了出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萧王庙负责乡村全域旅游的丁宁告诉笔者,直播活动结束后,不少消费者慕名前来采购,指名要上过甬派直播活动的棠云油焖笋。尝到甜头的萧王庙街道准备继续和新媒体合作,帮助农民销售水蜜桃、芋艿头等名特优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4月5日,慈溪市融媒体中心“晓得哥晓得姐云带货”助农战疫直播公益行动首站来到匡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