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信息科技投入 邮储银行金融科技建设全面提速
3月2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布了A股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告,这份业绩除了“晒”出2019年诸多大动作以及优异成绩外,更从字里行间中凸显了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行的前瞻意识——加大信息科技的资源投入,为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近年来各大银行纷纷加码科技力量的的投入,尤其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金融科技、线上服务更是成为了金融机构“标配”,可以说,金融科技是“新零售”乃至整个银行业转型的助推器。邮储银行2019年全面提速金融科技建设,2019年末总行信息科技队伍人数翻番,信息科技建设能力、创新能力、风控能力、运维能力大幅提升。
邮储银行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我们全面强化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在信息科技领域奋起直追,完善科技板块组织架构,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加大激励力度。”
一组最新披露的数据也足以说明问题——截至2019年末,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81.8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6%。
注重自主研发
突围技术难关
想要做到科技创新,首先要保证底层架构、核心系统的建设完备以及大数据库的快速挖掘。
邮储银行一直深知信息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以解决制约信息科技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点,给予科技条线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深化IT 治理,全力推动“十三五”IT规划实施,提升自主研发和系统运维能力,强化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应用,为邮储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本着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在科技“自主研发+外部合作”已深入布局。从自主研发层面来看,邮储银行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双模IT”、数据治理、云服务架构体系的搭建等多方面取得进展。
以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为例,邮储银行积极学习领先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和建模经验,借鉴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理念,完成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项目预研和业务需求、技术方案编制。
据介绍,在实际业务中,新核心采用“T型”建模实施策略,横向覆盖全行三级业务活动和可售产品信息,纵向深入个人存款、结算账户及支付结算业务,形成流程、产品、实体模型,三大模型对接,整合成为业务需求。从产品灵活装配、差异化定价、产品合约账户介质分离、反洗钱反欺诈加固、客户体验优化和数据服务完善等六大方面,支撑产品快速创新,强化操作风险管控,改善客户服务。
在技术方面,新核心系统的建设基于开放平台、分布式架构、单元化设计、采用 X86 服务器的核心银行系统,满足核心业务超大规模并发处理及业务创新快速响应的需求。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通过“双模IT”实现公司业务系统自主研发,加快推进“瀑布”研发模式向“敏捷”迭代转型,深入推进业技融合。邮储银行介绍,“双模IT”建立直通业务的专门技术团队,采用“派驻式”“嵌入式”等新型组织形式,支持手机银行、线上贷款等项目开展敏捷研发,满足业务转型发展和产品快速迭代需要。
事实上,从邮储银行对于科技投入的程度,就足以看出该行对践行“科技兴行”战略决心与力度。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从2018年的71.97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81.80亿元,在营收中占比2.96%。2019年,该行信息化工程计划建设255项,实际建设270项;计划上线130项,实际上线164项。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还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云计算方面,基于OpenStack开放云平台,构建了“两地三中心”云服务架构体系,提升了研发效率。
截至2019年末,邮储银行生产系统云平台有效支持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渠道管理平台、第三方支付等60个系统,日均交易量达到3.78亿笔,超过全行交易总量的80%。
加强外部合作
让服务更“科技”
“邮储银行拥有强大的网点体系和专业金融服务团队,可以与互联网企业携手共建生态,用数据、场景、智能科技为线下网点、客户资源和营销体系赋能,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邮储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正如该行所说,牵手科技公司或互联网企业,也是发力金融科技的另一重要手段。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全面推进与互联网平台业务合作,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重独立风控”的合作模式,2019年通过平台合作放款金额近1000亿元,主动授信客户超87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