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3-29 07:10 的文章

山西省科學技術大會在太原召開樓陽生出席會議並講話林武主持李佳出席

本報訊(記者楊文)3月27日,全省科學技術大會在太原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論述,就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作全面部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樓陽生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牢固樹立“創新為上”的發展理念,站在高質量轉型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不斷開創科技創新和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主持會議並提出落實要求。省政協主席李佳出席。

會議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全球科技創新進入高度密集活躍期,從微觀到宇觀各層次各領域的技術都在加速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並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征,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思維方式、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深刻影響著全球產業和經濟格局。我們必須緊跟世界產業變革潮流,主動擁抱科技革命,加快技術迭代、產業升級,在復雜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贏得山西機遇。

會議指出,當前國內科技創新百舸爭流,正在形成各具特色、你追我趕的區域競爭新格局。縱向比,近年來我省科技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強度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關聯度明顯增強,“111”工程啟動實施,“1331”工程、“136”工程深入推進,多個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實現零的突破,高端創新人才培育引進加快,涌現出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但橫向比,我省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與轉型綜改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與先進地區差距明顯,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會議指出,科技創新的競爭,實質上是創新生態的競爭。創新生態所具有的要素聚合、源頭創新、知識擴散、孵化培育、成果轉化、建鏈補鏈、跟蹤前沿、優勢塑造等強大功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動力、釋放創新活力、挖掘創新潛力,能夠推動實現創新主體高效聯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迅速轉化,從而深刻而廣泛地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全省上下必須深刻認識到,創新生態打造事關科技創新根本、轉型綜改全局、山西未來發展,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必須作為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任務強力推進。

會議強調,要准確把握創新生態建設的內在要求,明確我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目標任務。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就是要通過產業鏈、創新鏈、要素鏈、制度鏈、供應鏈多鏈聚合、有效耦合,貫通政、產、學、研、用各環節,整合人才、金融、土地、數據各要素,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形成科技和產業“種子”破土而出、“幼苗”茁壯成長、“小樹”加快成材、“大樹”集聚成林的生態系統。我省的目標,就是要圍繞2025年轉型出雛型的總要求,分階段務實推進。一年要架梁立柱。今年要完成好創新生態建設的頂層設計,出台總體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制定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繪制完成創新生態雲圖,搭建完成創新體系、創新制度、創新政策框架。圍繞14個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布局一批創新平台、一批重大技術、一批學科專業、一批標志性項目、一批重點園區。三年要點上突破。到2022年,在全面啟動14個重點產業集群創新生態子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率先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數據、新材料、光機電、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若干前沿性、戰略性產業上形成領先方隊。同時突破一批行業共性、關鍵重大技術,建成一批國家、省級重大創新平台,培育一批高科技領軍企業。五年要基本成型。到2025年,初步形成有利於創新活力充分涌流,有利於創業潛力有效激發,有利於創新動力競相迸發,適應高質量轉型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一流創新生態。

會議強調,要在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創新生態各項決策部署的基礎上,精准聚焦關鍵環節,著力抓好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做優做強實驗室,切實增強應用基礎研究和自主創新能力。要整合提升優存量,進一步聚焦攻關方向,完善穩定支持機制,推動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攻關﹔依托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推動創建國家級或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要發揮在晉院士重點實驗室領軍作用,加快實現具有標志意義的自主創新突破。要探索新路擴增量,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通過自我培育、開放合作,創建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台。要聚焦戰略抓龍頭,加快山西省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要依托平台抓攻關,完善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制度,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